前看书的时候偶然间翻到过。”
“这不就是无忌两个字嘛,我说的没错吧。”
虽然战国时期每个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不相同,有些许差别,但当时主流的字体就是大篆。
一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统一文字以后,小篆才代替大篆成为主流的文字。
这一时期的文字特点可以从出土的侯马盟书以及魏国同时期的青铜器做考究。
正因为战国时期的大篆研究资料比较少,所以懂大篆这种字体的人已经十分少了,能够看懂的更是凤毛麟角。
王牧这种不学无术成天只知道去酒吧厮混的学渣竟然认识大篆,这让三叔心生疑惑。
不等三叔继续发问,王牧就把两人带到第二幅壁画前。
这幅壁画的内容是魏无忌一身劲装,右手拿剑,左手提着一个男人的头颅。
而在他的面前、山间小路上,一具无头男尸倒在血泊中,手边还有出鞘到一半的兵刃。
这壁画十分精致,画面与人物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那个男人甚至连出剑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魏无忌给斩首了。
由此可见魏无忌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还是一名武艺高强的武者!
王牧开口说道:“三叔,这幅壁画描写的就是魏无忌替魏王宠妾如姬报仇的故事。”
“传说如姬的父亲被一个贼人杀了,那个贼人一直逍遥法外,就连魏王也没有替如姬出头。魏无忌得知这件事情以后一人一马,找到那个贼子将其斩首,随后将头颅带给如姬看。”
“魏无忌替如姬报了杀父之仇,这就算是有恩于如姬了,也为之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三叔看王牧的眼神更加古怪了。
如果说第一幅壁画还能解释为王牧观察仔细,那这第二幅壁画不对历史有研究是绝对不知道这么细致的。
魏无忌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虽说他与其他三人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但其他三个公子加起来其实都不如魏无忌一个人。
魏无忌食客三千,靠的是礼贤下士。千里杀贼,靠的是一身侠气!
甚至就连后世李白写《侠客行》其实也是参考了魏无忌的事迹,由此可见魏无忌的侠义之气在古时候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