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霸先,生于南梁天监二年,也就是公元503年,老家在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现在回想起来,这辈子过得跟田里的稻子似的,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总得按着时令来。我祖上三代都是种地的,到我这辈本也该扛锄头,可老天爷偏给我指了另一条道。
记得十岁那年跟着阿爹去城里卖柴,在茶馆外头听见说书人讲光武中兴的故事。那是我头回听说有人能从草根当上皇帝,手攥着柴禾都能捏出汗来。阿爹拍我后脑勺:\"愣着干啥?快走!\"可那声\"云台二十八将\"就跟钉子似的扎进心里。后来我偷偷攒了半年鸡蛋钱,找人教我认字。那教书先生姓冯,是个瘸腿老兵,他见我蹲在私塾窗外比划,就把我领进屋里:\"想认字?先帮我把这筐谷子舂了。\"
十五岁那年赶上吴越闹灾,村里饿死二十多口人。我跟堂兄陈休先摸黑去挖观音土,路上碰见县衙的差役在抓壮丁。那差头拿刀背敲我肩膀:\"小子长得结实,去给朱县令当护院吧。\"我娘哭得死去活来,倒是阿爹抽着旱烟说:\"去吧,总比饿死强。\"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背着半袋糙米走到吴兴县城,脚底板磨得血泡叠着血泡。
在县衙当差那五年,什么腌臜事都见过。朱县令克扣赈灾粮,我亲眼见他把白米换成麸皮。有天夜里饿急的灾民翻墙进来,我本该敲锣示警,可手里铜锣愣是没响。后来听说那伙人抢了三袋米,朱县令把我吊在梁上抽了二十鞭子。皮开肉绽那会儿我突然明白个理:这世道容不下老实人。
二十岁那年转运,赶上广州刺史萧映来吴兴巡视。那天我正带着衙役巡街,突然听见马蹄声乱,萧刺史的坐骑被惊雷吓着了,眼瞅着要踩翻路边的粥摊。我窜过去拽住缰绳,被拖出去十几丈远,胳膊肘在地上磨得见骨。萧映下马扶我起来,盯着我眼睛问:\"可愿随我去岭南?\"后来才知道,他看中的不是我的身手,是当时我怀里揣着本翻烂了的《六韬》。
跟着萧映在广州的六年,是我这辈子最痛快的日子。白天跟着府兵操练,晚上在油灯底下读兵书。有次剿灭山贼,我带着三十人绕到后山放火,结果火势太大把自己人困在山沟里。那是我头回尝到败仗滋味,萧映却拍着我肩膀说:\"火攻本就是险棋,敢用就是胆气。\"这话我记了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