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启,坐在未央宫东厢的暖榻上,外头正落着今年第一场雪。案几上堆着各郡国送来的贺岁奏章,墨迹在烛火里忽明忽暗。人老了总爱回想从前,就像这会儿,我竟想起三十多年前初登帝位那日,父亲握着我的手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最要紧。\"
当年真觉得这皇位是块烫手山芋。先帝在位二十三年,把个烂摊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到我手里时粮仓满得能溢出来,长安街市上连挑担的贩夫都穿着绸衣。可谁瞧得见暗流?那些个诸侯王叔伯兄弟,个个封地比郡大,铜钱铸得比朝廷还多。记得头回朝会,吴王刘濞拄着鸠杖慢悠悠踱进来,腰间玉佩撞得叮当响——按礼制诸侯王上朝该解剑脱履,他倒像在自家后院散步。
\"陛下,该削藩了。\"晁错那日跪在宣室殿冰凉的青砖上,额头抵着砖缝。我盯着他后脑勺翘起的两根白发,手里攥着梁王刘武新贡的玉镇纸。这个学生时代就跟着我的太子家令,说话永远像竹简倒豆子,\"吴王诈病不朝二十载,私开铜山煮海为盐,再不动手\"
\"你当朕不想?\"我把玉镇纸重重拍在案上,\"前日胶西王送来五十车海产,昨日楚王献了三百匹蜀锦,今日早朝赵王还在哭穷要减赋!\"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笑着笑着喉咙发苦。这些叔伯哪个不是看着我长大的?小时候去吴国避暑,刘濞还亲自给我逮过知了。
晁错突然直起身子,眼睛亮得吓人:\"当年先帝要削淮南王,不也\"话到半截又咽回去。我知道他没说出口的后半句——我祖父孝文帝要削淮南厉王刘长,结果把人活活饿死在囚车里。这事像根刺扎在刘家宗亲心头,每逢年节祭祀,我都能在太庙列祖列宗牌位前闻到血腥味。
元狩三年那道削藩令颁下去时,我躲在宣室殿后阁喝了整壶酒。酒是楚王去年进贡的兰生酒,喝着像吞刀子。外头传来中常寺报时的钟声,当当响了七下,暮色里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周亚夫铠甲都没卸就闯进来,头盔下还冒着热气:\"吴楚七国反了!檄文说要清君侧\"他瞥了眼我案头晁错刚呈的《削藩策》,硬生生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那夜长安城的风里裹着铁锈味。我站在宫墙上,看城外烽火台次第亮起,像条火龙直扑睢阳。周亚夫带着虎符出征前,我解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