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启途:科技与文化的交响》大获成功后,苏然和夏晴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电影创作天地。这一次,他们决定挑战将全球各地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新兴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相融合,试图通过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探索人类感知与文化表达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艺术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深远影响。
在公司的创意策划室里,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期待。墙壁上挂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从非洲的木雕面具到亚洲的传统刺绣,从欧洲的街头涂鸦到南美洲的神秘织物,每一幅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符号。而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神经科学的脑电波图、神经元连接示意图以及关于人类感知研究的最新报告。
“我一直在研究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发现人类对艺术的感知和情感反应在大脑中有着独特的神经活动模式。我们能不能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故事,让主角在接触不同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引发大脑的奇妙变化,从而解开一些关于自我和世界的谜题?”年轻的策划专员晓妍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想法太有意思了!”编剧阿杰立刻接话,手中的笔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已经在勾勒电影的蓝图,“我们可以设定主角是一位神经科学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大脑感知能力不断增强,甚至能够感知到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苏然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思考:“这个方向很有潜力,但我们要确保故事不仅有科学依据,还要充满情感和戏剧性。比如,主角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也许是来自科学界的质疑,也许是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这些冲突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
夏晴接着说:“没错,而且我们要深入挖掘每一种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让观众能够通过电影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博大精深。音乐和画面的呈现至关重要,我们要找到一种方式,将民间艺术的色彩、节奏和质感与神经科学的抽象概念完美融合。”
经过数小时的热烈讨论,电影的初步框架逐渐成型:主角李逸是一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