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你看这个非洲部落的舞蹈场景,舞者的服饰纹理和动作细节一定要精准还原,这是展现非洲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 一位文化学者指着电脑上的资料说道。
陈宇认真地点点头:“您放心,我们会利用最新的 3d 建模技术,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细化处理,让观众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非洲部落舞蹈的热烈氛围。”
与此同时,编剧团队踏上了全球采风之旅。他们前往非洲的古老村落,与传统木雕艺人深入交流;奔赴南美洲的小镇,观看手工编织者的精湛技艺。在非洲的一个村落里,李悦与一位木雕艺人围坐在篝火旁。
“爷爷,您能给我讲讲木雕技艺传承的故事吗?” 李悦满怀期待地问道。
老人缓缓开口,眼中闪烁着光芒:“孩子,这木雕技艺在我们部落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每一块木头,在我们手中都像是有了生命。我们通过木雕讲述着部落的历史、传说,这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方式。现在,时代变了,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我担心它会失传。”
李悦被老人的话深深打动,她深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回到国内后,编剧团队将收集到的故事和情感融入到剧本中,经过多次修改和打磨,剧本逐渐成型。
在拍摄筹备阶段,选角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电影需要演员能够诠释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角色,既要展现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又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经过层层筛选,他们终于找到了几位合适的演员。一位来自非洲的演员阿库,本身就是一名文化传承志愿者,他激动地说:“能参与这部电影,是我的荣幸。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非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
随着拍摄日期的临近,剧组遇到了新的问题。在搭建拍摄场地时,由于涉及到多个不同文化风格的场景,场地空间和布局的规划变得极为复杂。负责场地搭建的工作人员焦急地向苏然汇报:“苏导,我们要搭建非洲部落、南美洲小镇、亚洲传统村落等多个场景,场地有限,如何合理布局,既能保证拍摄效果,又能让各个场景之间过渡自然,我们实在没有头绪。”
苏然和夏晴来到场地,仔细观察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