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推出《曙光行动:全球环保联盟》后,苏然和夏晴的声誉如日中天,电影界对他们的下一部作品翘首以盼。然而,当他们怀揣着新的创作构想,准备再度启航时,却发现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
新电影的构思围绕着未来世界中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主题,融合了科幻、哲学与多元文化的深度探讨。苏然和夏晴坐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对着一屋子核心团队成员,眼中满是热忱。“这次,我们要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世界,在那里,人工智能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与人类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伙伴。” 苏然的声音激昂,在会议室里回荡。
负责剧本创作的老陈推了推眼镜,眉头微皱:“苏导,这主题宏大且富有前瞻性,可在剧情构建上难度极大。如何在科幻设定中融入多元文化,又不让故事显得过于庞杂,这是个难题。”
夏晴接过话茬,眼神坚定:“所以我们更要精心雕琢每一个情节。不同文化对人工智能的接纳与理解各有不同,这正是故事的冲突与看点所在。我们可以从亚洲的集体主义文化对人机协作的独特视角,延伸到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下人与人工智能的矛盾冲突,在碰撞中寻找融合的火花。”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陷入沉思。但很快,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 资金。由于上一部电影在特效制作和全球宣传上投入巨大,公司的资金储备并不充裕,而新电影对特效和场景搭建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导,按照目前的预算方案,我们至少还缺三分之一的资金。而且,新电影筹备周期长,资金回笼慢,投资方对此都持谨慎态度。” 财务总监满脸忧虑,将一份报表递给苏然。
苏然看着报表,心中沉甸甸的。他深知,没有充足的资金,一切宏伟的构想都将化为泡影。“我们得重新梳理项目预算,能精简的地方精简,同时加大寻找投资方的力度。我亲自去和那些对科幻题材感兴趣的企业和机构谈,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然奔波于各大城市,与潜在投资方进行一场又一场艰苦的谈判。“李总,您看,这部电影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不仅能满足观众对科幻题材的强烈兴趣,还能引发社会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关系的深刻思考。从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