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全球首映后的几天里,票房和口碑数据陆续出炉。苏然和夏晴坐在办公室,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票房成绩有起有伏,口碑方面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好评的观众盛赞电影的文化融合大胆新颖,画面和配乐极具感染力;差评的则集中在剧情晦涩难懂、商业元素不足。
苏然眉头紧锁,内心五味杂陈:“没想到口碑会这么两极化,看来我们之前的担忧还是成真了。” 夏晴轻轻叹了口气,试图安慰苏然:“这只是一部分观众的看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负面评价就否定自己的努力。” 可她的眼神中也难掩焦虑。
这时,制片人老李匆匆走进办公室,一脸焦急:“苏导,夏总,现在票房走势不太乐观,我们得想办法做点什么来提高热度。” 苏然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针对观众的反馈,举办一些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让观众更深入了解电影的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
夏晴点头表示赞同:“对,比如举办线上直播问答,主创团队和观众直接互动,解答他们对剧情的疑问;线下可以在一些文化场所举办小型放映会,放映结束后安排文化专家解读电影中的文化元素。”
三人讨论出初步方案后,苏然和夏晴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在筹备线上直播问答时,团队成员对直播内容和流程产生了分歧。负责直播策划的小张提出:“直播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多安排主演分享拍摄趣事,增加趣味性,吸引观众。”
但苏然却有不同看法:“拍摄趣事固然能吸引观众,但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解答观众对电影文化和剧情的疑问上。这是一次让观众深入理解电影的机会,不能只追求娱乐性。”
小张有些委屈:“可是如果直播不够有趣,观众可能没耐心看下去。”
夏晴出来打圆场:“我们可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拍摄趣事,这样既能满足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求知欲,又能增加直播的趣味性。小张,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小张想了想,最终点头同意。
在准备线下文化场所放映会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一家合作的文化场馆突然提出增加场地租赁费用,理由是电影口碑两极分化,担心放映会的上座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