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过绿皮火车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滋味,说句不客气的话,农村的牛棚都比火车上环境好。
这年头坐火车的人呢,除了大包小包之外,带家禽家畜的都有。
过道不是过道,那都是宽敞的大通铺。
有本事占到座位底去睡觉的都是能人。
身材瘦小的直接到行李架上躺着也常见,乘客们会因为行李架上要睡人就不放行李吗?不可能,行李堆好之后,人又躺上去,还比硬架子舒服,所以那些睡行李架的人并不会阻止乘客放行李。
车窗是可以打开的,这年头上火车的时候,真正从出入口上来的乘客最多占一半,爬窗户上来才是常态。
与后世不同,靠车窗边的位置可不是什么好位置,不关窗吧,车内气味能把人熏晕过去,开车窗吧,抱在怀里的东西都有可能被人从窗外想办法抢走。
说到火车上的味道,别的先不说,光是这个时间点,七月十二日,自行脑补不想水字数。
在这个环境下吃榴莲完全不需要有心理负担。
严小雨运气还不算太差,并不是靠窗的位置,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排三个座位,她是中间的那个,但是通常这样的座位都至少会坐四个人,别问多出来的那个是哪来的,一问一个不吱声。
h市分别送到两个片区的知青不少,知青办安排了带队的干事,一个片区一个。
带严小雨这批前往西南的知青的干事姓孙,是一个看起来就很严肃干练的中年男人,瘦高个,满脸看不到二两肉,一阵风就能吹到的身板,嗓门却不小。
孙干事做事很周到,这次前往西南的知青一共有一百九十七人,全都安排在了同一节车厢,全都有座位。
但是却阻止不了强行挤座位、睡地板和行李架的其他乘客。
孙干事扯着大嗓门确保了所有知青已经坐到自己位置上的时候,列车已经要开了。
严小雨个子瘦小,只带了一个布袋子,为了方便她偷渡吃的东西出来,布袋子也抱在怀里并没放上行李架。
睡行李架的小子非常积极的帮这帮知青接行李放行李,挑着软的往自己身下塞,之前看见严小雨这个一看就适合当枕头的行李就热心得很。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