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收到家书的人还有卫琅。
自从拔营入了夫余界后,卫琅收到家书的次数就少了。随着逐渐向夫余国的王都靠近,将士们只有在补给到达时才能收到一并而来的家书。
卫琅手中的书信从沮阳发出时是八月中旬,到达他手中时,已经到了十月中旬。
十月天,正是幽州气候最宜人的时节。可是在靠近夫余王都的地方,夜晚的风已经带上了凉意,将士们呼吸时,口鼻间也冒出了白色的烟气。
这次补给的物资中添了厚实的冬衣,冬衣由麻布制作,夹层中添了一层羊毛,穿在身上非常温暖。收到冬衣的第一时间,将士们就换上了厚实的冬衣,他们快乐地围坐在火堆旁,享受着惬意的晚膳时光。
将士们的欢笑声穿过帐篷,落入了卫琅的耳中。昏黄的烛光下,卫琅展开了家书。
第一封家书是祖父卫巍传来的,信上除了基本的问候之外,还提及了即将竣工的楼船情况。看得出来,祖父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水师上,等楼船竣工后,卫氏子弟们又将多了一条报国之路。
第二封家书是妹子卫琼寄来的。比起祖父威严的文字,卫琼的文字更加活泼,就连信纸都多用了三张。
卫琅唇角上扬,眼神柔和地读完了卫琼的来信。
原来在他离开营房之后,山海关内天降大雨,幽州冀州起了水患。幽州水患在王爷王妃的领导下顺利解决了,可冀州的水患却淹死无数百姓。
信件上,他看到了端王夫妇同冀州诸侯王们斗智斗勇不落下风的过程。卫琼为了自己能随着王爷王妃入冀州救灾而自豪,字里行间满是兴奋和坚定。
厚厚的信件终有读完的时候,卫琅合上信纸,欣慰的同时,又有些许的怅然。
将卫琼的信件塞回信纸后,卫琅收拾了一下桌面,又拿起桌角上厚厚的一叠书信出了帐篷。刚出帐篷,他就闻到了一股奇异的香味。
循着味道看去,只见不远处的火堆旁,他的亲卫们正期待地看着滚沸的锅,口中啧啧称奇:“好香,好香!”“要煮多久啊?”“送粮的人说,油炸面饼只要用热水泡软就能吃了,这里还有配套的酱料,快挖两勺加上。”
见卫琅到来,一群人站得笔直,热情招呼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