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他们返程时顺便走了一趟雍奴,将李登和傅谦顺道带了回来。
马车中,李登正不缓不急地汇报着这段时间的工作:“有了世家们的加入,最迟明年年初,我们的第一支船队就能打造出来,我们的水师可以安排上了。”
谢昭微微颔首:“已经让老卢那边选拔人手了。对了,你对世家说过我们的打算了吗?”
李登微微一笑,难掩眼神中的骄傲:“说了,长芦盐场的事情也说了。世家很高兴,他们说等水师建成后,他们会踊跃筹集商队南下寻找高产优质的种子。”
想到了有趣的事情,李登笑意更深:“这一次,世家选了不少优秀的贤才出来。等王爷王妃有空了,我想让你们看看这一代的世家长公子们,每一个都极具特色。”
世家培养出来的贤才自然不会差,能让李登说出“极具特色”四个字,看来他们一定做了什么让李登印象深刻的事。
谢昭应了一声:“你看中的贤才必定不会差。对了,长芦盐场售盐在即,近日有不少外地盐商赶到了幽州,等回到蓟县后,你和杨骁一起考核商队。”
提起商队的事,李登沉吟片刻,缓声道:“王爷,下官听说,您要推出‘盐引’,让商队合法卖盐。恕下官直言,这么做和大景目前的盐铁政相悖,您不担心被人弹劾吗?”
谢昭闻言轻笑一声:“我已经对父皇上书过了,父皇同意我这么做。”
轻叹一声后,谢昭道,“父皇上位之初御驾亲征,同匈奴这一战打得国库空虚。当时为了筹钱,父皇甚至让大商贾成为官员,事后虽然收了很多盐铁税,但是终究有弊端。”
“我想将长芦盐场作为一个试点,看看效果。若是效果不佳,最多三年,停止即可。”
听到盐引已经在圣上面前过了明路,李登才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圣上知晓此事就行。”
说完这话后,李登看了看师乐安,“盐引一事,是不是王妃提出来的?”
师乐安老实地摇了摇头,笑道:“对不住啊老李,这次你猜错了,提出建议的是范阳官学的贤才们。我对盐铁之事,了解并不深。”
无论是现行的盐铁官营政策还是盐引政策,即便谢昭对她细细说明,她还是云里雾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