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教室里,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卓然盯着数学试卷最后一道拓展题,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这是一道超出教学大纲的几何证明题,连班上的数学课代表都咬着笔杆陷入沉思。
卓然的指尖突然感到一阵细微的刺痛。他低头看去,惊讶地发现指腹上泛着几乎不可察觉的银光——就像实验室里那些纳米单元在蓝光下闪烁的样子。更奇怪的是,当他将手指靠近试卷时,眼前竟浮现出几行半透明的推导步骤,如同投影在空气中的幽灵文字。
\"设辅助线ae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
卓然眨了眨眼,幻影并未消失。他犹豫地按照所见步骤书写,每写一步,那些光纹就变化一次,引导他完成整个证明过程。当最后一行qed写下时,银光悄然褪去。
\"时间到,交卷。\"监考老师陈女士的声音惊醒了他。收卷时,这位资深数学教师多看了卓然一眼——那道拓展题全班只有他一人完整解出,而且方法精妙得不像初中生所为。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围过来讨论考题。数学课代表王林推了推眼镜:\"卓然,最后那道题你怎么想的?我完全没思路。\"
卓然张了张嘴,不知如何解释。如果说实话,大家肯定以为他疯了。\"就突然灵光一闪。\"他含糊地回答,悄悄看了眼自己的指尖——那里现在完全正常,仿佛早上的银光只是幻觉。
但接下来的几天,\"灵光一闪\"越来越频繁。语文课上默写古诗,当他想不起下句时,手指拂过纸张就会浮现荧光笔迹;化学实验课,他总能提前\"感知\"到最佳试剂配比;甚至体育课投篮,某种直觉会在他起跳前微调手腕角度。
周五下午的足球赛成了转折点。作为替补上场的卓然像能预知球路一样,每次拦截都精准得令人毛骨悚然。当他又一次提前移动到射门路径,用胸口挡出必进球时,对方球队炸锅了。
\"他作弊!\"对方队长指着卓然怒吼,\"没人能每次都猜对方向!\"
裁判狐疑地打量着这个瘦小的男孩。卓然站在球门前,感到无数目光如箭矢般射来。最让他不安的是教练的眼神——那不是对天才的欣赏,而是对未知的恐惧。
比赛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