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3年 > 第113章 合作(1/5)
    2005年7月 苏州·卓氏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维的钢笔在《自然》杂志的扉页上戳出一个漆黑的墨点。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篇题为《y因子:一种新型端粒酶激活剂的发现与机制研究》的论文,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却驱不散七月苏州的闷热。论文通讯作者一栏赫然写着\"艾琳娜·科瓦尔斯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衰老研究所\"。

    \"这不可能\"张维摘下眼镜,用白大褂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论文中的电镜图像、基因序列比对、甚至是实验小鼠的寿命曲线,都与他们尚未发表的\"卓氏因子\"研究相似度高达90。

    助理研究员小林端着咖啡推门而入,看到导师铁青的脸色吓得后退半步:\"教授,您没事吧?\"

    \"立即召开全体会议。\"张维的声音像是从冰窖里传出来的,\"另外,准备一份完整的实验数据比对报告,两小时内我要看到。\"

    当卓西度的专机降落在研究院停机坪时,夕阳正将太湖染成血色。他大步穿过走廊,实验室的自动门向两侧滑开,二十多名研究人员齐刷刷站起来,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张维将两份报告并排放在观察台上。左边是《自然》杂志的论文,右边是他们准备在《细胞》投稿的《卓氏因子研究报告》。

    \"从时间线上看,nih团队比我们早三个月发现y因子。\"张维的激光笔在时间轴上跳动,\"但关键突破——解决端粒酶过度激活导致癌变的问题,我们比他们早两周完成。\"

    卓西度拿起放大镜,仔细比对两组基因序列。显微镜下的画面让他眉头微挑——美国人用的crispr基因剪辑路径与卓氏团队截然不同,却殊途同归地找到了相似的解决方案。

    \"有没有可能是数据泄露?\"财务总监林小芸忍不住问。

    网络安全主管周芸立即调出系统日志:\"所有核心数据访问都需要我的生物识别授权。过去半年没有任何异常访问记录。\"

    \"不需要查这个。\"卓西度突然开口,手指点在论文致谢部分,\"看这里,科瓦尔斯基团队感谢了剑桥大学桑格研究所提供的基因库支持。\"他转向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