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3年 > 第68章 生命科学的商业帝国(2/5)
发效率一直备受诟病。\"

    \"效率问题源于管理,而非人才。\"卓西度直视对方,\"德国工程师的严谨正是基因药物生产最需要的品质。\"

    当签字笔落在合同上的那一刻,欧洲医药行业尚未意识到,一场变革已经悄然开始。

    1996年6月,上海卓氏集团季度战略会议。

    会议室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组织架构图:卓氏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十二家主要子公司,从最初的芯片、光刻机扩展到如今的医药、医院、连锁药房等多个领域。

    \"herich phara已经更名为卓氏欧洲制药,正在改造生产线以适应我们的基因药物生产标准。\"苏晚晴汇报道,\"上海张江的gp生产基地下个月就能竣工,设计产能足以满足亚洲市场需求。\"

    林子豪举手提问:\"老板,我们真的要自己建医院和药房?这不是偏离了科技公司的定位吗?\"

    卓西度微微一笑,按下遥控器切换幻灯片。屏幕上显示出一张流程图: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生产和终端销售,形成完整闭环。

    \"医药行业的痛点是什么?\"他环视众人,\"是研发与应用的割裂。我们不仅要开发突破性疗法,还要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收购华东六省的惠民连锁药房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卓氏专科医院网络,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

    财务总监林小芸快速计算着数字,\"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五年需要投入至少二十亿美元。\"

    \"资金不是问题。\"卓西度语气坚定,\"光刻机公司即将上市,预估市值超过百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也在增值,软银最近给出的估值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

    其实卓西度没说的是,我的道指看涨期权的价值正每日以数亿美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即将……起飞!

    会议结束后,卓西度单独留下了李维宁和玛蒂娜。

    \"人体试验准备得如何了?\"

    李维宁递上一份文件,\"方案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但fda和ea都要求我们提供更长期的安全性数据。\"

    \"那就先在中国开展。\"卓西度果断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