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屯啊,主要就是靠种地为生,家家户户都指着这片黑土地吃饭。

    这地虽然肥沃,但也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要是碰上灾年,收成可就不好说了。”  说到这儿,他微微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土地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担忧。“

    大队里的小学就在村东头,有几个民办教师在那教着孩子们识字、算数,可师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教学条件也有限得很。

    咱大队的卫生所呢,就一个医生,药也不全,平日里也就只能治个头疼脑热的,要是碰上啥大病,还得往镇上的医院送。”

    介绍完情况后,赵队长便安排知青们领了预支的口粮住进了村里提前收拾好的知青点。预支的口粮明年要用他们的工分来抵的。

    知青点是三间略显破旧的平房,墙壁是用土坯砌成的,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些剥落,露出了里面粗糙的泥土。

    中间是待客的公共区域,就是客厅。左右各一个房间。两侧各有一个棚子,一个是厨房,一个是装柴火的,方便冬天烧炕。

    屋顶铺着的茅草也已经变得枯黄,有几处还破了洞,寒风从洞口灌进来,发出“呜呜”的声响。

    走进屋子,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屋内的陈设十分简陋,一张大炕,上面铺着薄薄的被褥,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棉絮。

    屋子中间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桌面摇摇晃晃,椅子也缺了几条腿,只能勉强靠着墙放着才不至于倒下。

    墙上糊着发黄的报纸,报纸的内容已经模糊不清,有些地方还被雨水浸湿,留下了一片片褐色的水渍。

    大队长赵大山对他们说:“我们这里冬天太冷了,没法干农活大家都在家猫冬。你们刚来,也没什么活,你们没事就去旁边山上多打点柴火好烧炕,不然这天气能把人冻死。等开春要上工的时候我会通知你们的”。

    大队长把人带到知青点,简单交待了几句就走了。

    因为知青点只有一个厨房,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做饭的事。

    冉涛首先说道:“咱们这么多人,共用一个厨房,我觉得搭伙做饭比较方便,还能节省食材。”

    肖雨附和道:“没错,一起做饭也热闹,还能互相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