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礼将南瑾吩咐他做的事和盘托出,那就等同于变相告诉皇后,南瑾一直都知道当日畅音阁偏房的门被人上了锁,只是她选择故意隐瞒不告诉皇后。
隐瞒的原因大抵是南瑾将皇后也列为了嫌疑人。
而头先南瑾才向皇后表过态,说她愿意依附皇后求得庇护,
一转头,南瑾就对皇后有所保留。
这件事站在南瑾的角度,她为求自保小心谨慎当然没错。
可站在皇后的角度,便成了南瑾孑孓反复,言而无信,工于心计。
皇后一旦揪住此事不放要怪罪南瑾,那么她往后的路,只会走得更加艰难。
采颉越想越是替南瑾捏了一把汗。
偏凤鸾宫的宫人还将她拦在了门外,只许南瑾一人入内给皇后请安。
南瑾来时,皇后正倚在美人榻上翻阅着账本,身边唯留云熙一人伺候。
南瑾上前一步,向皇后屈膝福礼道:
“嫔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抬眉睨她一眼,“起来吧。”
南瑾不应,反而跪下,
“即便娘娘今日不传嫔妾,嫔妾也是要来向娘娘请罪的。”
她叩首下去,愈发恭谨道:“嫔妾有罪,还请皇后娘娘惩罚。”
“哦?”皇后合上账本,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南瑾,“何罪之有?”
【简短三更】
南瑾正色道:“嫔妾说了谎。当日畅音阁走水,嫔妾曾试图打开房门时,已经发现房门被人从外头下了锁。
嫔妾一直都知晓有人锁门,却并没有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皇后娘娘。”
皇后不语,唯是和颜悦色地看着她。
南瑾继续道:“嫔妾那时以为一切都是王氏作祟,可当嫔妾知道她并未上锁,这场火或许还有第二个人在推波助澜时,嫔妾心里顿时没了主意。
若嫔妾当时提及此事,王氏闻得一线生机,定会嚷着她冤枉,急于将幕后之人抓出来洗脱她的罪过。
可王氏并未看见有谁在起火前出现在连廊。由着她吵闹起来,反而要让背后之人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彻底藏匿到暗处。
只有嫔妾缄口不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