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口,自打老朋友杨昭来了之后,他的心情好了不少,不再像往常一样闷闷不乐。
特别是当杨昭向他提起想要锻一把长刀的时候,昔日那种莫名的悸动再次回到了心中。
“师兄,杨哥。”
从外面回来的常平跟院子里的二人打着招呼,一大早他就受邀去了村长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麻烦事。
“杨哥,要一起去溪浦么?今天是例祭的日子。”
“行!”
例祭,是溪浦城的一个例行节日。
溪浦周边的二十二个村子,每个月按照规定的时间,依次前往溪浦圣坛进行祭祀仪式,今天正好轮到常平他们所在的第十三村。
村口的车队已经准备好,七辆板车上装好了此次祭祀的物品,其中五辆是各种粮食的种子,两辆是一些常见的药草。
“这些是贡品?”
杨昭和常平跟在车队后面,向着城区而去,
“不是,例祭不需要贡品。”
怀着满心疑惑,车队来到了溪浦城区的祭坛。
这是一处用石头搭建起来的简易神庙,神庙前大路两侧是三丈高的,雕刻着抽象线条的石柱,完全看不出上面究竟画的是什么东西。
神庙内的祭坛,是一块巨大的圆形石磨盘,磨盘中央立着一根三人合抱的巨大石柱,同样刻录着意义不明的图案。与殿外的石柱不同的是,祭坛上的石柱用红蓝黄三种颜色的颜料勾勒了一遍那些刻录的痕迹,显得明亮了不少。
神庙里的光线并不算充足,除了天顶上开洞引入的天光以外,只有磨盘四周摆放的六个火盆,为昏暗的神庙提供着有限的光照。
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本就极为安静的车队,变得更加寂寥无声。
推车的一众村民停下脚步,拜服于地,双手前伸,合十,再收拢到胸前,随后高举过头顶,继而收回胸前,向前展开,对着祭坛深深叩首。
在常平的示意下,杨昭也学着村民的模样,对着祭坛跪拜下去。
“抬到祭坛上。”
清脆冷峻的声音响起,一位身穿五彩羽衣、赤裸着双足的女子从祭坛后方转到前来,她的头发扎了数根小辫,其上绑着不知是什么鸟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