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反抗》,这是戈辉根据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修改的,他把歌词稍稍改动一下,就成了《反抗》了。
光绪更喜欢这一首,快慢结合,时快,时慢,非常有号召性,开始很慢,感觉是太阳冉冉升起,接着速度变快,词曲结合得比较完美。让人的情绪在这首歌里得到了释放,让人觉得十分振奋。歌词不多,但句句都精彩。最令人感动的,特别是缓慢的后半部分,它的旋律美极了,听到这里,光绪的心里已经涌出一阵热浪来了,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
光绪拿出手帕擦了擦湿润的双眼,转过头问戈辉:“这么美的歌都是谁写的?朕要见这个人,朕要封他大官做。”
戈辉笑了:“皇上,您已经封他很大的官做了。”
“是吗?他是谁啊,朕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人啊!你快告诉朕,他是谁啊?”光绪十分不解地问。
戈辉简单地回答:“臣写的”。
“啊——,你写的,你居然还会写歌,写曲,你还会研究枪,你还会搞建设,你还会带兵,你还有不会的吗?”光绪听完戈辉的回答,简直难以置信。
“的确是臣写的歌词,臣写的曲子,臣完全是有感而发,在德国乐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戈辉认真的动情的忽悠光绪皇帝。
载沣觉得很平常,因为他以前就知道戈辉会写歌写曲子,他是越来越佩服戈辉了。
第三首:《保卫黄河》,这是戈辉根据抗战歌曲《保卫黄河》修改的,他把歌词稍稍改动一下,就成了戈辉版的《保卫黄河》了。
这第三首,光绪彻底被这首歌曲征服了,他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的大跳跃和逐步抬高扩张,整首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华而战斗的壮丽场景,更凸显了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三首歌唱完了,所有东北禁卫军学员、北京禁卫军学员、北洋常备军学员、所有的东北禁卫军教官、德国教官、禁卫军各师的军官和士兵代表,同时给光绪等人敬礼。
光绪站在那里,看着大操场上的所有学员和教官,他被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