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沙盘投射出北宋泰山封禅的宏大场景。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队沿着盘山古道缓缓而上,身着冕服的皇帝在群臣簇拥下,将写满祈愿的玉牒郑重埋入祭坛。李浩哲望着投影中缭绕的香烟,轻轻摇头:“所谓‘天命所归’,不过是封建帝王维系统治的虚幻依托。”
智能助手随即调出史料分析:“据量子解析,北宋历次封禅耗费白银逾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半年的军费开支。”画面切换至汴京街头,衣衫褴褛的百姓蜷缩在城墙根下,而皇宫内正为封禅大典筹备着精美的玉器与丝绸。“这些钱财若用于民生建设,或许能避免后来的靖康之耻。”李浩哲的声音带着惋惜。
突然,沙盘中央泛起一阵涟漪,场景切换至新大陆的早期拓荒时代。风雨交加的海面上,一艘商船在巨浪中颠簸,船帆上“李记商号”的字样依稀可见。“这是我们先祖在唐朝末年的远洋商船。”李浩哲调出航海日志的全息投影,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遇墨家机关师同行,其制罗盘精准异常,助吾等避过暗礁无数。”
画面一转,北宋学者与墨家子弟乘坐的帆船在风暴中迷失方向,却意外抵达新大陆。“他们带来了活字印刷术与《梦溪笔谈》,”智能助手展示着出土文物,“更重要的是,墨家‘循名实而定是非’的实证精神,为新大陆的文明发展注入理性基因。”全息投影中,墨家弟子正在教导当地居民使用改良后的水车,北宋学者则在竹简上记录着天文观测数据。
在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一场关于“文明认知差异”的辩论正在进行。“北宋文人沉溺于‘天人感应’学说,连沈括这样的科学家都未能完全摆脱局限。”历史系教授调出《宋史》记载,“但来到新大陆的学者,在生存压力与墨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开始质疑传统认知。”
智能屏幕展示出一段珍贵的手稿:“某夜观星,见流星陨落,非‘将星’之说,实乃天外石坠入大气。”字迹稚嫩却充满锐气,署名是北宋年间移居新大陆的少年学者。“这种突破迷信的勇气,成为大唐联邦制科学精神的源头之一。”李浩哲补充道。
与此同时,量子模拟系统开始推演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若北宋将封禅的资源用于科技研发,是否能改变历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