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99章 文明航迹的分野与回响(1/2)
    2021年10月17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量子穹顶之下,李浩哲站在郑和宝船与大唐联邦制初代量子战舰的全息投影之间。两艘跨越时空的巨舰在光影中交错,宝船的十二面巨帆与战舰流转的能量护盾形成强烈对比,仿佛在诉说着两个文明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时,我们的先祖已在新大陆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雏形。”李浩哲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回荡,智能助手随即调出时间轴,1405年郑和首航的标注与1389年大唐联邦制通过《议会宪章》的日期仅隔四十年,“同样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全息投影切换至明朝皇宫,身着龙袍的朱棣正在批阅奏折,下方大臣们争论着是否要继续支持远洋航行。“看这个细节,”李浩哲放大画面,户部尚书手中的奏章上写着“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明朝的朝贡贸易以宣扬国威为主,不计成本的赏赐让国库日渐空虚。而同期的大唐联邦制,已通过海上贸易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体系。”

    画面跳转至大唐联邦制的港口城市,纳米级建造机器人正在搭建200层的摩天大楼。这些由量子混凝土浇筑的建筑,表面覆盖着自清洁太阳能膜,内部的智能重力系统能让居民在高层也如履平地。“我们的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墨家‘节用’与法家‘规范’的思想,”李浩哲调出建筑蓝图,“每栋高楼都配套着垂直农场、空气净化系统,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单元。”

    反观明朝,智能助手调出历史数据:郑和下西洋后,朝廷逐渐收紧海禁,火药技术被严格管控,甚至禁止民间研究火器。“这种短视的政策,直接导致明朝军事科技停滞不前。”李浩哲调出戚继光抗倭的画面,将军麾下的火铳兵虽然勇猛,但武器的射程和精准度已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

    更令人唏嘘的是戚继光的命运。量子屏幕上,万历皇帝的诏书在空中展开:“戚继光大权在握,恐生异心,着即解职。”李浩哲叹息道:“一个能将火器战术与鸳鸯阵完美结合的军事天才,最终因朝廷猜忌而郁郁而终。而在大唐联邦制,我们的军事将领由议会与民众共同监督,既能发挥才能,又能确保权力制衡。”

    长安大学的学术研讨厅内,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