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肆意穿梭于吏部尚书府的每一个角落。书房内,吏部尚书徐建文眉头紧锁,在这寂静的空间里,独自思索着关乎国家命脉的新官员选拔事宜。
踏入这书房,便能感受到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高大的书架倚墙而立,密密麻麻摆满了典籍和卷宗。雕花的窗棂透进丝丝微光,映照在地面的青石砖上。书桌上一方端砚,墨香淡淡飘散,几支毛笔整齐地搁在笔架上。一旁的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起,给这清冷的氛围增添了几分静谧。
他深知吏部尚书一职所肩负的重任,其职能广泛且繁杂,涵盖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诸多事务。每一项决策,都如同千钧之重,影响着朝廷的安稳与国家的兴衰。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堆积如山。官员选拔的公正性,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间。如何在众多候选者中,遴选出真正德才兼备之人,而非被权力与金钱所左右,这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政治斗争的牵连更是如同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各方势力暗中较劲,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干预官员选拔的过程。徐建文深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这无尽的政治漩涡,难以自拔。
而官员的道德和纪律问题,更是让他忧心忡忡。一些官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严重败坏了官场的风气。如何整肃纲纪,树立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风,成为了他日夜思考的关键。
徐建文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不禁感叹:“天下人海茫茫,可良才何求?”这一声叹息,在寒冷的书房中久久回荡,仿佛是对这乱世中寻求贤能之士的无奈与期盼。
这一年官员选拔考试在即,可考题怎么出,思考良久,徐建文写下个“官”字封入卷宗。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写有“官”字的纸张放置于精致的卷宗之中,而后以特制的火漆封口。那火漆在烛火的烘烤下渐渐融化,徐建文迅速而平稳地将其滴落在封口处,形成一个完美的封印。在这过程中,他的眼神专注而凝重,仿佛这小小的卷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完成封印后,徐建文将卷宗轻轻放入一旁的雕花檀木匣中,匣子上的纹理细腻而古朴。他再次环视了一下书房,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才缓缓地松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