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奇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陈列厅里,目光久久停留在一尊失去色彩的兵马俑上。那陶俑虽依旧气势不凡,可原本鲜艳的色彩如今只剩斑驳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当年出土时因氧化而迅速褪色的遗憾。身为资深考古学家,李凡奇对秦始皇陵的探索满怀热忱,却也被现有技术在文物保护上的困境所困扰。
“李教授,新的探测数据出来了。”罗晓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文件,打破了沉默。罗晓是李凡奇的得力助手,对考古工作充满干劲。
李凡奇转过身,接过文件,眉头微微皱起:“地宫内部的文物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有机文物和彩绘陶器数量众多,一旦打开地宫,这些文物接触空气,很可能瞬间损坏。”
这时,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彭晶也走了过来,眼神中满是忧虑:“李教授,以咱们现有的文物保护技术,确实很难应对。就像这些兵马俑的色彩,到现在都没能找到完美的保护和修复办法。”
李凡奇沉思片刻,说道:“我们不能贸然行动,必须找到解决办法。走,去找周慧敏,看看她的实验室有没有新进展。”周慧敏是国内顶尖的材料科学家,一直和李凡奇团队合作,试图攻克文物保护的技术难题。
三人来到周慧敏的实验室,周慧敏正在显微镜前忙碌。看到他们进来,周慧敏直起身子,神色有些疲惫:“我一直在研究新的抗氧化和隔离材料,可进展不太顺利。文物保护需要的材料既要能有效隔绝空气和水分,又不能对文物本身造成任何损害,这太难了。”
李凡奇坐在椅子上,思考着说:“我们或许要换个思路。古代文物能在地下保存千年,肯定有其特殊的环境因素。我们能不能模拟地宫的环境,在打开后为文物提供类似的保护?”
周慧敏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方向!如果能精确模拟地宫的温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也许能延缓文物的氧化和损坏。”
于是,他们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研究过程。周慧敏带领团队日夜研究各种材料和技术,试图制造出能模拟地宫环境的保护罩。李凡奇和罗晓则深入研究秦始皇陵的历史资料,希望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线索。彭晶也没闲着,她不断尝试用现有的技术对一些小型的模拟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实验,为后续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