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气势恢宏,殿宇巍峨。秦始皇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群臣。今日朝会,讨论的是关乎大秦未来文化走向的重要议题。
“众爱卿,如今我大秦已一统六国,天下归一。但各地文字、度量衡各不相同,于政令推行、文化传承极为不便。依诸位之见,当如何解决?”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丞相李斯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统一文字。如今文字繁杂,同字不同形,同语不同音,严重阻碍交流。臣建议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简化文字,颁行天下,如此政令可达四方,文化亦可相融。”
此言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有大臣赞同,认为此举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大臣面露难色,担心触动旧贵族利益。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王焕站了出来。王焕虽官职不高,却心怀大志,对文化变革有着独到见解。“陛下,丞相所言极是。简化文字,不仅便于政令传达,更能开启民智。臣愿为推行新字尽一份力。”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此事就由李斯牵头,王焕协助,务必尽快完成文字简化与推广。”
散朝后,李斯将王焕叫到府中。“王焕,此事责任重大,你可有信心?”
王焕坚定道:“丞相放心,焕定当全力以赴。只是推行新字,需从长计议,可先编订字书,规范写法,再于各地设立学馆,教授新字。”
李斯捋须微笑:“正合我意。我已召集一众文人墨客,着手编订《仓颉篇》,你也一同参与,务必使新字简洁明了,易于书写。”
从此,王焕日夜忙碌,与众人研讨字形、字义,反复斟酌每一个笔画。他们参考各地文字特点,去除繁琐部分,使小篆更加规整、简洁。经过数月努力,《仓颉篇》编订完成,嬴政审阅后十分满意,下令颁行全国。
咸阳城外,兵器坊内炉火熊熊,火星四溅。工匠们正忙碌地打造兵器,铁锤与铁砧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兵器坊主管赵猛,是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汉子,他对兵器制造有着一腔热血。此时,他正为铁制兵器的推广而发愁。
“这铁制兵器虽锋利坚韧,可造价高昂,制作工艺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赵猛皱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