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那混沌初开的蛮荒时代,大地广袤无垠,却透着一股原始而神秘的气息。地广人稀,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以及奔腾的河流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野兽横行无忌,人类在这片土地上艰难求生。
彼时,人类尚处于蒙昧状态,温饱都难以保障。他们身着简单粗糙的兽皮,居住在简陋的洞穴或用树枝搭建的窝棚里。为了获取食物,男人们手持简陋的石制武器,与凶猛的野兽搏斗;女人们则采集野果、挖掘根茎。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是唯一的主题,衣食不足使得人们无暇顾及礼仪,文明的衍化如蜗牛爬行,速度极慢。
河姆渡、大汶口、仰韶、良渚等地的原始文明,宛如黑暗中闪烁的微弱星光。河姆渡文化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距宁波市区约 20 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的璀璨明珠,其历史可追溯到约 7000 - 5000 年前。这里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姆渡遗址如同一个神秘的时间胶囊,分为四个文化层。第四文化层约 7000 - 6500 年前,那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建造干栏式房屋,以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他们用坚韧的木头搭建起架空的住所,既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开始种植水稻,从野生稻的采集逐渐发展到人工栽培,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第三文化层约 6500 - 6000 年前,河姆渡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他们制作出更加精美的陶器,上面刻有各种神秘的图案,或许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或许是对祖先的敬仰。这些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等待后人去解读。
第二文化层约 6000 - 5500 年前,河姆渡人在纺织技术上有了突破,开始用麻纤维织布,为自己制作更加舒适的衣物。他们与周边部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用自己的特产交换所需的物品,促进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第一文化层约 5500 - 5000 年前,河姆渡文化继续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开始出现简单的分工和组织。
与此同时,在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良渚文化如同一朵盛开在新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