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不都是买粮吃嘛,大不了就是家里多囤一些粮食,不缺粮吃,倒也不慌。”

    姐妹几个,你一句我一句的,杜青娘面上带笑听着。

    她们一直在村里长大,就觉得买粮吃不太安稳,即便搬去城里,都还想着要多囤粮,不过家里多囤粮食,也没什么问题,别看那些大户人家,好像不靠种地过活,但家里囤积的粮食还是不少的。

    转眼就到了江光明娶媳妇这天,杜青娘带着几个孩子,去吃了顿喜酒。

    当然,也如她之前所说那般,为置办酒席提供了自家地里的新鲜菜,当时也有城里过来送亲的亲戚,在见到桌上的新鲜菜时,还满是惊讶,毕竟这时节了,地里的菜也不长了,怎么还有这么新鲜的菜,少不得要打听几句。

    后来还特意跑到杜青娘的地里去看了看,再顺便买了一些带回去,那价格嘛,当然也不便宜。

    如此一来,杜青娘种出来的菜,算是开了张。

    当然,其他种菜的人家,也有些坐不住了,便纷纷跑来找杜青娘商议往外卖菜的事情。

    “杜嫂子,你看咱们地里那菜,也都可以往外卖了,你这边现在是个什么章程?”赵氏有些心急。

    冬天天气冷,她真怕突然来场雪,就把菜给冻死了,虽然这一段时间看着长势也都挺好,但万一呢,总归还是把菜卖出去,钱收回来放在荷包里,心里就更稳当了。

    她这里问完,便又立马道:“我思量着,是不是让我家男人拉了菜,往城里去卖,每天应该也能卖上不少,毕竟现在这时节,新鲜菜是比较少的,能卖个好价格。”

    要说菜价最便宜的时候,一文钱三斤也卖过,一文一斤,两文一斤的价格也有,不过冬天的新鲜菜嘛,他们还是头一次卖,参照了一下之前杜青娘卖出去的菜价,那是十文一斤,说实话,这价格都快赶上肉价了。

    也正是因为知道菜价这么贵,所以大家也越发上心起来,就怕地里的差,出点什么差错。

    杜青娘有点无奈道:“地里的菜熟了,可以往外卖,至于什么章程,这也要看你们的意思了。”

    她略停顿了一下,便道:“可以像光玮媳妇先前所说那般,自家挑了去城里卖,价格方面的话,可以自己喊价,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