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便说了起来:“开办学堂的那位女先生,据说是府城人,娘家姓孔,死了丈夫,又没个一儿半女傍身,婆家那边图她的钱财,多番逼迫,她索性变卖了家产,就来了咱们县城落户,买了处宅院,开办了个女子学堂,收的学生算不得多,但也不算少,目前有三十来个。”
杜青娘听得点了点头,想来也是,能有学识的女子,娘家自然不会差,但却跑出来开办学堂,那必然是因为出了些变故。
“那学堂里教得如何,都收的是些什么学生?”
“听说教得很不错,读书识字这些自不必说,针线女红、女儿家如何作装打扮、大户人家的规矩、管家理事什么的,说是大家闺秀学的东西,都会教点,不过那些大户人家如何教养家里的姑娘,这个我也不是很懂,倒不清楚是不是按照那样来教导的了,不过听里面的学生家里人提起,说是教得很不错,进去学过之后,家里孩子变化挺大。”
杜青娘听着这些,了然的点了点头,学过些礼仪之后,变化肯定是有的。
“那边上学的时间,夏天卯时就得去,冬天天儿冷,倒是辰时就可以,但我瞧着这个时间也挺早的,不住在城里的话,怕都赶不上,而且就算住在城里,爱睡个懒觉什么的,也都得迟到。”
卯时差不多是五六点,辰时大概就是七八点的样子,这个时间也确实挺早。
“听说之所以定这么早的时间,是因为那些大户人家,都有晨昏定醒的习惯,就是一大早儿的,就得去跟长辈请安,以示孝顺,去这个学堂的人家,大概都有想把姑娘嫁个好人家的意思,这些事情,可不就得从小才能养成习惯么。”
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要她说,这些有钱人家,还真就喜欢折腾,起个大早的,不说是为干点什么活儿,却就是去请个安。
“你家几个孩子要是去上学,到是有个伴儿,不过若是住在村里,肯定是赶不上上课时间,去得迟了,天天挨罚也不是个事儿。”
“至于束脩,我之前跟你说过,一年二十两银子,每旬歇一日……”
花媒婆陆续将打听来的事儿给说了个清楚。
在说这些话时,刘婆子就坐在旁边听着没吭插嘴,到这会儿,她才开口问了一句:“青娘,你是想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