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那寡妇离开村子,村子里的风气都变好了,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做,男人们也不天天的去帮小寡妇帮,也不给小寡妇钱。你们要是也这么做,你们大院的风气说不定也能变得更好呢!”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他就挑着担子,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游走。

    每到一处,他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举报的好处,煽动着人们的情绪。

    他那独特的外貌和极具感染力的话语,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终于,在他的不断鼓动下,一些人开始动摇了,心中那股为杨公安打抱不平的火焰渐渐燃烧起来。

    而这个人,在一个镇上停了两天之后,就心满意足地挑着担子,朝着下一个镇子走去,此生再不复见。

    但他就像是点燃了一个火把,很多人都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举报安寡妇一家,不能让她们继续为害别的男人了。

    很多时候普通人做一件大事,是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和群体效应的。

    很多受过杨玉贞恩的人,很多忌妒乔明泽过得太舒服的人,此时都麻痹了自己。

    对啊,杨玉贞是公安,举报就是为了教育乔明泽,又不会真的伤害他。

    那自己这举报就不是做坏事,而是做一件好事!

    甚至,乔明泽可是副主任,他要被举报了,在派出所关几天,就算是不会被辞退,也不可能让他再升上去了。

    反正货郎在哪“普法”,杨玉贞都是事前有过仔细研究的。

    是的,杨玉贞想要举报乔明泽,但却不想脏了自己的手。

    因为派出所想要查出举报人,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所以这个人一定要和自己毫无关系。

    一定是热情群众。

    一定是被自己的“真善美”感动。

    甚至,不止一个人去举报。

    这些人,都是互相毫无关系的人。

    第一封举报信很快就交出去了。

    那是用报纸上的字抠下来重新用面糊粘上去的。

    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都是在指责乔明泽强迫安寡妇的意思。

    这个人,很明显,是对安寡妇有意思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