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银子买了些糕点与吃食,柳锦棠便往粥棚走。

    昨日除夕她虽没有来粥棚,可粥棚却是开了火施了粥的。

    当初要开设粥棚之人是沈元思,可他这一个多月也不过来了粥棚寥寥数次。

    他买的米面只撑了几日,后面的米面皆是沈淮旭出的银子。

    有句话柳锦棠并没有骗沈淮旭,那便是在这些难民眼中,他确实是个大善人。

    百姓的眼睛是明亮的,加上柳锦棠总是时不时的提及沈淮旭,众人也就知晓,他们如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皆是沈家大公子给的。

    沈淮旭虽不来粥棚,可是名气倒是不小。

    并非说沈家其余人就没有功劳了,只是拿银子与办实事是两码事。

    沈老夫人给了银子,但她把银子给了沈元思,并没有给这些难民。

    沈元思设立了粥棚,但他心思不在其上,也不操心粥棚中的事。

    这沈家人呐,对事事都精,却无人问问她这月余来粥棚中的粮米还够不够,人手够不够,只会坐在屋檐下指手画脚,仿佛这粮米会滔滔不绝出现在锅中一般。

    柳锦棠实则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沈淮旭离开的那一月之中问过沈老夫人,这粥棚是否要开下去。

    沈老夫人表示自是要开下去的,并表示这水患何时治理好,何时再撤了粥棚,话说的好听,却半点不提买米的银两。

    柳锦棠暗示她粥棚需要买粮米了。

    沈老夫人却只是叫来了沈元思,并表示让她有什么事都找沈元思。

    柳锦棠最是厌恶沈元思,哪里又肯问他要银子。

    更何况她都没张口呢,沈元思就已经猜到了她要做什么,表示把买饼子的钱挪给她买粮米,还说粮米价格疯涨,让她实在不行往粥里掺些东西进去果腹。

    对方都能说出这话,柳锦棠自也不愿与其多说。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早前就与沈淮旭那处说好了,有了沈淮旭的支持倒也不缺粮米。

    但她实则完全可以在沈家大闹一场,让沈老爷或者她娘出这笔银子,可她偏偏没有这样做。

    并非是她不愿,而是另有打算。

    见到她的马车,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