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向香君,眼神冷冽。
“皇子过继给旁支,只怕言官要议论。”
“只有这样,这才显得皇上爱重大将军王。东汉刘秀,也曾令皇子兼承功臣的祭祀,名义上延续功臣的香火。玄宗也曾把儿子李瑁过继给其兄李宪。这又不是从前没有过的事情。而且,以后皇上还是将元泽养在宫里,不也一样全了您和元泽的父子之情么?”
皇帝沉默了,思索着香君的这个建议。
他倒是从未想过这个法子。
元泽是薛娇娇的血脉,大将军王定是极在意的、
皇帝从前最担心的就是大将军王谋反,然后拥立元泽。
若是让元泽承嗣大将军王一脉,就绝了这个可能性。
大将军王除非要自己称帝,做乱臣贼子,不然手中就没有可用的皇子。
“只是,皇子给别人做儿子,还是不好听了一些。”皇帝还是有些犹豫。
“好不好听,不就是一个说法么?只要皇上的话术感人一些,说不准,天下人还觉得皇上体恤功臣,是一代贤君呢?”
“你觉得,朕应该用什么说法?”
“臣妾可否借皇上的纸笔一用?”
皇帝点点头。
香君想了想,走到皇上身边,拿起笔在纸上写道:
朕与大将军王,非君臣,乃血肉相持之手足。大将军王二十载沙场沥血,以一己之身撑起山河、抵御北蒙,却无暇顾及自身。如今大将军王不惑之年,膝下却无一子,百年之后,也无人祭祀。朕每思至此处,便辗转难安。朕夙夜忧思大将军王嗣胤之承,今决以三子元泽承郡王爵,嗣大将军王宗祧。此子虽承朕之血脉,然骨相气度,实类卿之刚毅。朕此举,非施恩泽,乃托子于卿,愿大将军王以锋镝淬其魄,烽火砺其魂,纵千钧之重负加身,亦当效霍骠姚之勇,卫青之谋。惟冀此子他日能做大齐的擎天之柱,如大将军王般,为大齐镇山河。此诏既出,山河为鉴!
皇帝拿起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不动神色地看着香君道:“朕的皇后,的确是才女。”
“臣妾只希望能帮到皇上罢了。”
“既然如此,便按照皇后说的做吧,只希望,此举真的能安抚大将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