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想了想,他们还要买头驴车,就算买的多些,也不怕拉不动。
这般,就又劝着他们买了二百斤的糙米。
孙氏家有两个儿子,虽说如今还都没有娶妻,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多买点儿总没有错。
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反正这些糙米又不会坏,只要妥善放置,再放上个一年没有问题。再说,这粮食的价格越来越贵,再过两个月,还不定要长成什么样呢!
苏云则买的比较多,总共入手一千斤的粮食,一半是陈粮。
倒不是她喜欢吃陈粮,也不是银子不够,而是店里的新粮不多。
就这一千斤,还是分三家店铺凑齐的。
将粮食暂时寄存在粮铺,她便带着孙氏直冲到牲畜市场。
林震山是会挑牲畜的,三下五除二便挑好一头驴子。
苏云又买了一头牛,配上板车一共花了二十两。
相对而言,驴子要便宜一些,一共花了十两,板车算是半卖半送了。
回村时,他们也没藏着掖着。故而,有很多村人看到他们出去买粮食了,过来凑着询问。
“孙婶子,苏婶子,你们买这么多粮食干啥?”
“对呀,咱们在山里挖了好多葛根,现在又有陀螺果,冬天里只要省着点儿吃,肯定是够的。”
“可不是?现在买粮食那该多贵呀!等翻过年儿来到了春耕,坚持坚持就有新收成了。再说,春天里山上野菜多,犯不着花这个冤枉钱。”
大多数村民的意见,都是不能花钱买粮食。
苏云也知道他们是出于好意,但也总有不和谐的声音。
“哼,人家有钱!买点儿粮食算什么?就算天天大鱼大肉吃,也不心疼呢。”
说话的是齐氏,苏云看了她一眼,想着她已经很久没出来蹦跶了。
自从花氏离开了村子,齐氏的存在感也不强,她压根儿没把他当根儿葱,没想到竟然还能看到她。
孙氏跳下驴车,大嗓门嚷嚷,“该你什么事儿了?可没花你家一个子儿!你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各位父老,我瞧着这天儿有些不好,这还刚进腊月呢,就这般冷了,如果是再下雪,下山可就困难了。想要买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