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林有文便开始了他的求学路。
一年二两银子,一个月的饭食跟住宿费用便是一百文!
刚启蒙,也不需要买书,都由夫子提供。若是表现的好,考试成绩优秀,夫子还会奖励笔墨纸砚。
苏云对这个定价没什么异议。
一年二两银子,对她来说真的不算是个大数目。
特别那些笔墨纸砚,可真是贵的很!相比较而言,夫子的束修已经是相当合理了!
很爽快的交了束修,并将礼奉上之后,便有小厮带着他们去到后头的房舍,也就是他们住宿的地方。
一间房舍有四个人居住,稍显拥挤,但也算合情合理。
苏云对此没什么意见,总归是在外头读书,不冷不热就好。
安顿好林有文,苏云便跟林河回去了。
路上,林河一个劲儿的感慨,鼓励她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若是将来,有文能够考个秀才,那真是老林家的祖坟冒青烟儿了。
苏云听着他说,也连连附和,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功成名就,有个好前途?
回去之后,怕家里人担心,又仔仔细细将书院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
大家伙儿听说有文得到了夫子的夸赞,也跟着开心。
“对了,阿娘,炭窑已经建的差不多了,你明天有时间去看看吧。”林有武说道。
这几日他们没日没夜的干,终于把炭窑给建好了。
苏云点头,下一步确实钙该忙活烧炭了。
她设计的炭窑不大,一次能出八百到一千斤的木炭,这个产出量也不算很大。
一来,担心没有那么多的木料。二来,实验阶段总要先建一个试试才好。
林巧英跟陈兰花汇报了一下盖房的进度。
“阿娘,房子地基已经打好了,杨师傅问围墙的石料要不要提早买进来?说是怕是过几天天冷,不好买。”
如今已经到了十月中旬,天气确实开始慢慢的转凉。
苏云已经能感受到了一丝冷意。
经过这段日子的探索,她发现,大石村所处的位置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北方,很像是西北方向再靠南一点儿的位置,但还不到云贵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