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计划的全面推行,萧宇和诸葛逸如同不知疲倦的舵手,在国家发展的波涛中引领着中原王朝的巨轮破浪前行。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前行的道路布满了荆棘。
在边境防线的建设中,工程进度缓慢,困难重重。当地的气候恶劣,时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而且,由于地处偏远,物资运输极为不便,建筑材料常常短缺。负责工程的将领满脸愁容地向萧宇汇报:“大人,这风刮得人都站不稳,别说干活了。道路又不好走,材料运不上来,这工程怕是要耽搁了。”
萧宇拍了拍将领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灰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调整施工时间,避开狂风时段。至于物资运输,我会安排专人协调,开辟新的运输路线,一定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于是,萧宇亲自带领一支队伍,深入周边地区勘察地形,寻找更合适的运输路径。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虽然崎岖但较为隐蔽的山间小道。萧宇立刻组织人力物力,对这条小道进行拓宽和修整,同时增加了运输的人手和牲畜,解决了物资运输的难题。
在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商业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尽管降低了商税,但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私利,对商人进行额外的盘剥,导致商人们怨声载道,贸易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位来自江南的富商满脸无奈地找到诸葛逸诉苦:“大人,我们本想响应朝廷的号召,多做些生意,可到了地方,这税那费的,比以前还多,实在是难以承受啊。”
诸葛逸听后,怒不可遏:“竟有这等事!我定会彻查此事,绝不让这些贪官污吏坏了朝廷的政策。”
诸葛逸随即派出了多支监察小组,奔赴各地明察暗访。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掌握了一批地方官员违法乱纪的证据。诸葛逸毫不留情,将这些官员一一革职查办,并在朝堂上公开通报,以儆效尤。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确保商业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在教育改革方面,新式教育的推广也面临着诸多阻力。一些传统的学者认为,增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课程是离经叛道之举,会破坏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他们联名上书新皇,言辞激烈地反对教育改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