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工部主事宋纪,拜见陛下!”

    听到宋纪的声音,楚凌放下奏疏,抬头看去。

    宋纪,工部主事,个子不高,长相平常,在中枢任职数载,因其不善人情世故这一套,尽管能力不错,但却始终没有得到晋升。

    在打量宋纪之际,一些信息就在楚凌脑海里出现。

    “朕记得卿家在进中枢任职前,曾在安东道任职?”楚凌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宋纪道。

    “禀陛下,是的。”

    宋纪保持作揖姿势道。

    “朕听祖母说,卿在安平县任职期间,曾组织兴修水利,解决困扰安平县十余载的水患。”楚凌放下茶盏,神情自若道。

    “这本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但卿在安平县所为,却没有叫治下一民均摊水利所需钱粮,而是分摊到治下一些群体身上。”

    “后卿凭此政绩,晋升为阳平郡太守,一上任就着手解决积压的案卷,为一批百姓解决实际,而后就顺势清查历年案卷,查出十余起冤假错案,仅是此事,就叫卿在阳平郡得到不少民心。”

    “这都是臣份内之事。”

    宋纪言简意赅道。

    是个务实派。

    见宋纪如此,楚凌眉头微挑。

    其实在过去动荡之际,孙黎为楚凌挑选一批文臣,他们有在中枢任职的,有从地方调任中枢的,但无一例外都是些不起眼的官。

    之所以不起眼,是因为他们的位置,在一些钻营投机之辈看来,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批人的名单,从孙黎交给楚凌后,楚凌就命人进行暗查了,决意提拔他们之前,楚凌要看看他们到底怎样。

    “看看京畿道各地呈递的灾情吧。”

    想到这里,楚凌向前探探身,拿起一摞奏疏,皱眉道:“朕知京畿道遭灾严重,却没想到严重到这种地步,相较于天灾,这人祸更可恨!!”

    咯噔。

    宋纪一听这话,立时就察觉到不对。

    可宋纪却没有任何犹豫,在向御前作揖行礼后,遂低首上前,双手接过天子所递那一摞奏疏。

    户部,交给萧靖整饬了。

    虞都的一些职权,也进行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