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与机械生物的激烈战斗,探索小队在短暂休整后,继续围绕遗迹展开深入研究。
孙岚和吴风在探索过程中对遗迹周边独特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决定将在遗迹采集的样本带回飞船,放入生态模拟舱进行模拟研究,期望能从中揭示更多关于上古文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奥秘。
回到飞船后,孙岚和吴风立刻投身于紧张的研究工作中。
生态模拟舱是飞船上用于模拟不同星球生态环境的先进设备,它可以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大气成分等各种环境参数。
孙岚小心翼翼地将从遗迹采集的植物、微生物样本放置在模拟舱内,吴风则根据在遗迹的观察,仔细调整模拟舱的环境参数,力求还原遗迹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模拟舱内,那些奇异的植物在特定环境下开始生长。
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让孙岚和吴风惊叹不已。
有些植物的生长速度极快,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而有些植物则呈现出奇特的形态,它们的枝干扭曲盘旋,似乎在适应某种特殊的环境压力。
孙岚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发现这些微生物与蓝星上的同类有着显着差异,它们的代谢方式和生存策略都让人感到新奇。
“吴风,你看这些微生物,它们的生存方式好像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孙岚指着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说道。
吴风凑近观察,点头表示认同:“没错,而且这些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很奇怪,它们似乎对遗迹中的某种能量有着特殊的感应。”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吴风调整模拟舱内的能量场,模拟遗迹中的能量波动。
果然,植物的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原本生长缓慢的植物开始加速生长,而另一些植物则改变了生长方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遗迹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微生物则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而这种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似乎与遗迹的能量核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岚记录下这些数据,思考着它们对蓝星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