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大伙齐聚村口那棵老槐树下。风穿梭在枝叶间,沙沙作响,似在为这场集会奏响序曲。为的啥?为的是咱茅山涡这片土地,明日能绽放光芒,喜气洋洋。我心里头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咱的心呐,就得像田埂上的泥土,紧紧黏合,无论老少,齐心合力。如此,方能跨越沟坎,绘就一幅全村皆欢的美好画卷。”
瞧张三叔,刚从田间劳作归来,肩头扛着锄头,那锄头柄被他厚实的大手摩挲得油光可鉴。他的脸,恰似秋后熟透的高粱,被日光染得通红,汗水如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滑落,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早已湿透。他笑起来,眼角堆满褶子,露出一口被烟熏得泛黄的牙齿。他是个实干家,默默做事,心底却热忱似火。平日里,村里哪家要搭建猪圈、鸡棚,他总是一马当先,二话不说,抄起工具就干,宛如那扎根土地的老黄牛,勤恳耕耘,不问回报。
再看李婶,安坐在一旁矮凳上,手中毛线穿梭,织着毛衣,毛线球在地上来回滚动,她不时用脚轻轻拨弄。树叶缝隙间漏下的灯光,洒在她身上,让她脸上的皱纹愈发显眼,可那眼神中,却透着温柔与坚韧,恰似潺潺溪流,虽不湍急,却能润泽万物。她织的毛衣,村里的孩子谁人未曾穿过?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对大伙的关爱,犹如春日暖阳,无声地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窝。
还有小王,那小伙风风火火地从村头奔来,短袖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后背,皮肤晒得黝黑,仿若田间肥沃的黑土。他额头的汗珠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他行事果敢,浑身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恰似村头那棵老槐树,任凭风雨侵袭,依然茁壮成长。上次村里组织年轻人参加农活比赛,他一人的工作量抵得上两人,勇夺冠军,把大伙乐得合不拢嘴。
我们这些人,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脾性,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便是心中都装着茅山涡,装着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坚信明天的太阳,定会比今日更加灿烂。
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一处,他们脸上的皱纹,犹如岁月镌刻的印记,每一道都深藏着故事。此刻,一位头发斑白、胡须如银丝般缕缕的老者,缓缓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身旁老槐树粗糙的树干,宛如在与多年老友亲昵交谈。他声音低沉却饱含温情,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