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茅山窝这片充满灵韵的地界儿,山外吹来的风,宛如古希腊神话中传递命运预言的神谕,裹挟着神秘而磅礴的力量,轻轻一挥,旅游的热潮便以燎原之势滚滚而来,将所有人的心烧得炽热滚烫。村民们好似被命运的丝线紧紧缠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田地里向着天空奋力拔节生长的庄稼,齐心协力,硬生生将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种成了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现实。
瞧那老李头,岁月的刻刀在他脸上犁出了一道道深邃的沟壑,如今,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掩不住的笑意,眼角还透着狡黠,仿佛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秘密。他站在焕然一新的家门口,望着那条曾经寂静无人,如今却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小道,动作娴熟地卷着旱烟,慢悠悠地开口:“咱这山沟沟,从前穷得叮当响,谁能料到,如今竟成了金窝窝,全靠大伙一块儿使劲呐!” 他微微仰头,深吸一口烟,吐出的烟圈在空中悠悠飘荡,这话虽简短质朴,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有一回,一个游客在村里迷了路,神色慌张,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老李头瞧见了,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正卷着的旱烟,带着那游客在村里七拐八绕,一路上唠着村里的奇闻趣事,活脱脱像《桃花源记》里给渔人带路的村民。他不仅把游客安全送到目的地,还让游客真切感受到了村里人的热情。末了,游客掏出钱要感谢,老李头眼睛一瞪,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冒犯:“咱山里人帮个忙,可不是为了钱,你这是小瞧咱了!”
旁边的大娘,坐在门口那棵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老槐树下,斑驳的光影洒在她身上,宛如一幅写意的画作。她手里拿着针线,眼睛微微眯起,专注地给游客的孩子缝补衣角,那孩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不时发问。大娘慈眉善目,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念叨着:“出门在外,可得细心点,咱虽是农村人,可心热乎着呢,不能让孩子冻着。” 大娘的手艺堪称一绝,针脚细密匀称,那穿梭的针线,缝进去的不仅是布料,更是对游客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一会儿,破损的衣角就完好如初。
村里有个叫柱子的年轻人,一开始觉得接待游客又麻烦又不挣钱,对来村里的游客爱答不理。有次,一个游客向他问路,他不耐烦地随意指了指,差点指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