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这土台子上,俯瞰着台下的乡亲们,那场面,像极了一锅即将煮沸的水,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起初,议论声如同春风拂过麦田,细碎而又充满生机,那是麦粒们在喁喁私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盘算。有的人微微低头,和身旁的人交头接耳,时不时轻轻点头,眼神里满是思索与赞同,仿佛在权衡着什么天大的事儿;有的人则眼神发亮,双手在空中兴奋地比划着,好像茅山涡未来繁华的盛景已然在眼前铺展开来。
突然,掌声毫无征兆地爆发,恰似夏日里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噼里啪啦” 地轰然作响,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震得人心头发热。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交汇间,光芒璀璨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子,直直照进彼此的心窝。
老张头蹲在人群前头,吧嗒了一口旱烟,烟袋锅子闪烁的火光,映照着他那张饱经岁月雕琢、写满故事的脸。他嘴角一咧,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带着几分憨厚与笃定,跟旁边的李大婶说:“这话说到咱心坎上了,瞅咱这茅山涡,以后啊,指定能跟那秋天熟透的稻谷似的,一片金黄,沉甸甸的全是收获。” 李大婶眼眶微红,眼中含着泪花儿,头上的发髻随着她激动的点头微微颤动,笑着应和:“可不是嘛!就说上次村里修路,天还没亮透呢,大伙就自发扛着家伙事儿出了门,累得腰酸背痛,汗珠子直往土里砸,可愣是没一个人喊累,没一个人打退堂鼓。”
这时,我不禁想起村里老辈子传下来的一个典故。曾经,茅山涡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水井也都干涸见底。就在大伙都觉得没了活路的时候,有个叫阿福的年轻人,他不顾众人的劝阻,独自一人走进深山,去寻找水源。在山里,他历经了千难万险,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露水,鞋子磨破了,双脚鲜血淋漓。可他没有放弃,终于在一个隐秘的山谷里,找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他赶忙跑回村子,带着乡亲们把溪水引到村里,解了燃眉之急。这个故事,一直被大家铭记,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每一个茅山涡人的心里,让我们懂得了坚持和勇气的力量。
周围的人群里,年轻的小伙子们个个热血沸腾,他们紧握着拳头,手臂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如同一条条蓄势待发的小蛇,眼睛里燃烧着不服输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