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都藏着故事,他瞅着那火光,跟旁边的小孙儿说:“看这火,多旺实,跟咱村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有盼头!” 小孙儿瞪大眼睛,眼里头全是好奇和向往,就像是要把这世界看个透。小家伙奶声奶气地问:“爷爷,为啥这火这么好看呀?是不是神仙点的?” 老李头儿哈哈一笑,摸了摸小孙儿的头:“傻孩子,这是咱大伙的日子过得好,心里高兴,这火啊,就是咱的希望之火。” 就如同当年夸父逐日,那追逐的脚步,是对光明与希望的执着,我们在这村子里的努力,又何尝不是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呢。
那些个游客,城里来的,穿着讲究,但到了这儿,一个个都放下了架子,围着火堆坐得紧实,有的眼里还闪着泪光,估摸着是想起了家里的老灶台,或是心里头的啥念想儿。一位年轻的女游客,手里捧着一杯热茶,轻轻抿了一口,感慨道:“来这儿之前,真没想到农村的夜晚这么有味道,这么有人情味儿。” 旁边的大叔笑着搭话:“姑娘,这就是咱农村的魅力,咱这儿的人啊,最实在,不管你从哪儿来,来了就是一家人。” 他们跟咱们聊得热乎,说的那些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是自家亲戚串门子,没一点生分。
可这和谐之中,也并非毫无波澜。村里的老古板赵大爷,突然冷哼一声:“哼,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文化夜有啥用,能当饭吃?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地里头。” 这话一出口,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面面相觑。阿强年轻气盛,一下子跳起来:“赵大爷,您这话说得可不对。咱村子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这文化夜能吸引游客,能让咱村子发展起来,以后日子才能更好。” 赵大爷气得吹胡子瞪眼:“发展发展,把老祖宗的规矩都丢了,那还能叫村子?” 一时间,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场关于传统与发展的冲突,在这篝火旁悄然拉开帷幕。
我赶忙站起身,试图缓和气氛:“赵大爷,阿强说得在理,咱们发展文化夜,可不是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反而是在传承。就像那牛郎织女的故事,代代相传,不也融入了咱们的文化里,咱们现在做的,也是给后人留些念想。而且,咱们也没荒废地里的活儿呀,这两者可以兼得的。” 赵大爷听了,虽然还是一脸不高兴,但也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