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间昏暗逼仄得如同被岁月尘封的小屋里,光线艰难地透过窗帘缝隙挤进来,仿若迟暮老人的叹息,无力且微弱,吝啬地洒在康辉那本已然泛黄、边角卷起的日记本上。这本日记,承载着他破碎的梦想、酸涩的泪水与无处诉说的哀愁,是他在这冰冷城市里,唯一能袒露心声的挚友,忠实记录下他从满心期许一步步坠入绝望深渊,直至做出那令人痛心抉择的全过程,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每一个颤抖的字迹,都浸透着他的血与泪。
屋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那是时间与孤独交织的味道。角落里,一只蜘蛛在静静地织网,仿佛在编织着自己的世界,对周遭的悲伤浑然不觉,那蜘蛛就像个专注的小工匠,自顾自地忙碌着。破旧的墙壁上,挂着几幅褪色的画,那是康辉初来这座城市时,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所描绘的,如今却成了他梦想破碎的见证,看着那些画,就像看着一个个破碎的梦在墙上挂着。
康辉的笔触在纸面上愈发凌乱、绝望,仿若困兽最后的挣扎:“第 730 天,整整两年啊,就这么过去了。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命运的巨轮反复碾压,起初还会疼得呼喊,到如今,竟已麻木,好似习惯了失败的苦涩。然而,比失败更可怖的,是这如影随形的孤独。每当夜深人静,城市像是卸去了白日的伪装,喧嚣潮水般退去,独留我一人,仿若被遗弃在茫茫大海孤岛上的旅人,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死寂,压得我喘不过气。”
李阿姨坐在有些摇晃的旧木椅上,双手紧紧攥着日记本,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她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是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日记本上,洇湿了一小片字迹。她轻轻放下日记本,像是对待稀世珍宝般,手指微微颤抖着轻抚桌面,那桌面的纹理仿若康辉千疮百孔的心,她试图用掌心的温度去慰藉:“这孩子,他太苦了,他需要的哪止是物质上的帮衬,他渴望的是有人能懂他、疼他,在这寒夜里给他一星半点的温暖啊。” 她轻声呢喃,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却又饱含着母性特有的温柔与揪心的关怀,那声音就像妈妈哄孩子睡觉的低语。
随着一页页日记被翻开,康辉隐秘且破碎的内心世界仿若拼图般逐渐完整呈现。他倾诉着在那繁华都市霓虹灯下,自己如何像只无头苍蝇般,拼命在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