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书院闻名于世的地方不在前山,而在后山。
若想考入前山,天资不足者勤奋努力些尚可弥补与天赋出众者的差距。但入后山,非才思敏捷又孜孜不倦的人不可进。
后山一向只招收十五至十八岁中考上秀才的,二十二岁之前考中举的天分极高之人。(有点类似之前的少年班。)
十五岁以下若想入后山,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前山的学子,二是通过后山夫子考核。
前山学子也不是都想参加这项考核的,因为考核难度和院试难度差不多,有的人水平不足。
今年除了周翎宁四人,还有七人报名,她们都不是新生,而是已经在书院学习过一年或者两年了。
前山一共有300名学子,只有十一人报名,可知考核的难度。
当然,也有人是想考完秀才再去后山,所以没报名。
按照规定,每年可以选五名学子入后山。但是因为每年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有时候选的人比五名多,有时候少一些,多少都是由院长决定的。
入后山的考试只有一天,从巳时初(早上九点)考到申时正(下午四点),一共三个半时辰,中午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可以吃饭和睡午觉,也是考虑到学子们年纪还小。
为了避免有人泄露考题,中午的饭是由学院管事送过去的,学子不能出考场。
这些都是向堂长给她们十一人交代的。
陈亦玉和向晚霜都有一点紧张,周翎宁倒是很无所谓,当天早上她还啃了一个苹果。
“你们吃吗?”周翎宁给她们一人分了一个。
叶空青和陈亦玉都接过来放在桌子上。
向晚霜接过,用苹果砸脑袋:“哎呀,我吃不下,我昨天背的那篇文章是什么来着……在明明德,在亲民……”她抱着头,捂着耳朵,喃喃自语。
三人都不打扰她,知道她家庭情况复杂,压力大。
考场上,周翎宁一看试卷上的题就笑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说明二者的重要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请论述在什么情况下,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