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村之恋 > 第54章 营养餐起源—班仁小学(1/3)
    这十几年,练就了足够强健的承受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品质,才让我真正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我在这里凋谢,无怨无悔。

    ——杨通军

    我们常说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两免一补”是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11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炸响了这片深埋贵州的土地。班仁小学,学生在每学期开学的时候,除了背书包去上学以外,还要带着几件必备的家当,比如炉灶和锅碗瓢盆,这是因为在学校包括一年级学生在内,每天都必须自己生火做饭。

    这里的学生营养摄入严重不足, 维生素c的摄入量几乎为零, 生长迟缓率近12,72被调查的寄宿生上课期间有饥饿感。这组敲响警钟的数据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近期一项针对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从这里开始,农村学生营养餐项目在这里开花,在这里像火山一样传导至全国各地。

    现在的班仁乡已经撤销合并在凤亭乡,班仁小学还在。杨通军原本是班仁小学的校长,是本地人,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尽一点绵薄之力来改变学生的生计。

    罗甸县教育局竞聘制改革,杨通军参加了小学校长的竞聘,回到班仁小学当校长。

    班仁小学离县城60多公里,2007年的时候,路都是泥巴路。和女朋友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恋爱的摩托车,却成了班仁小学的专车。当时他得到班仁乡党委书记的支持,扩建了食堂,搭好新灶台,买了一口锅子和蒸笼,购买了碗筷,把学生们饭装进去后拿去蒸笼里蒸煮,这就是学生们最初的餐食。

    班仁小学老师们每个月都拿出自己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用来购买一些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大米,只是让农村的孩子在学校吃饱饭后专心上课而已。

    一位记者的《来自大山深处的营养餐》推送到中央报社,记录了班仁小学农村孩子上学的不容易和在学校吃饭的困境,把学生的餐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