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 第97章 智定边关显军威,凯旋归来引暗流(2/3)
逐渐被朱雄英的能力和品格所折服。

    一天晚上,徐达找到朱雄英,坦诚地说:\"太孙,老臣起初确实有些顾虑,但这些天来,见识了太孙的军事才能和为人处世,老臣心服口服。太孙不仅精通兵法,更懂得体恤将士,此乃难得的将才啊!\"

    朱雄英谦逊地回答:\"徐将军过奖了。孙儿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况且,若无徐将军这样的老将辅佐,孙儿如何能顺利统军?此战若胜,功劳当属徐将军和全军将士,与孙儿无关。\"

    徐达感慨地说:\"太孙如此胸怀,老臣更加敬佩。此战虽险,但有太孙统领,又有这些新式武器,老臣相信,必能大获全胜!\"

    十五天后,大军抵达前线,与边防军汇合。蒙古联军已攻占大同以北大片区域,声势浩大,正准备进一步南下。

    朱雄英立即召集军事会议,详细了解敌情,调整作战计划。

    \"蒙古联军虽众,但我军有新式武器相助,尤其是改良火铳和连弩,射程和威力都远超敌军弓箭。\"朱雄英分析道,\"我们应避其锋芒,以逸待劳,引敌入我设计好的战场,集中火力打击。\"

    按照朱雄英的计划,大军在前方谷地设下埋伏,用小股部队引诱蒙古主力进入伏击圈。各部队严阵以待,只等蒙古联军入瓮。

    黎明前的黑暗中,朱雄英站在高处,远眺蒙古联军的大营。篝火星星点点,显示着敌军的数量之多。据探报,蒙古联军约有八万之众,而我军包括边防军在内不过三万人,兵力对比悬殊。

    \"以少胜多,古来有之。\"朱雄英沉声对身旁的徐达说,\"但需智取,不可蛮干。\"

    徐达点头认同:\"太孙所言极是。蒙古人骁勇善战,若正面交锋,我军虽有新式武器,但面对数倍之敌,伤亡必重。\"

    返回中军大帐,朱雄英召集众将领商议作战之策。有将领主张守城以逸待劳,等蒙古人补给不济自行退兵;也有将领认为应趁敌立足未稳,立即发动攻击。

    朱雄英耐心听完各种建议,最后拍案决定:\"不守不攻,我自有计。\"

    他展开地图,指着蒙古大营附近的地形:\"蒙古人虽众,但补给线过长,且扎营之地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通道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