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当日,大军整齐列队于城门外。朱雄英身着戎装,英姿勃发,尽显太孙风范。徐达老当益壮,威风凛凛,两人并骑而立,壮观非常。
朱元璋亲临送行,赐予朱雄英一柄祖传宝剑:\"此剑随朕南征北战多年,今赐予你,望你不负此剑之威,荡平北敌!\"
朱雄英双手接过宝剑,肃穆请命:\"孙儿必不负祖父重托,誓以此剑,平定北患!\"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朱允炆站在城楼上,看着表兄领军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他虽表面上祝愿雄英旗开得胜,心中却另有盘算。他立即召集心腹,安排人手暗中监视前线战况,寻找可以利用的政治机会。
\"太孙年轻气盛,又缺乏实战经验,此战凶险难料。\"朱允炆对心腹说道,\"我等要密切关注前线消息,无论胜败,都可为我所用。\"
大军开拔后,朱雄英很快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
在行军途中,他亲自制定详细作战计划,根据地形和敌情,合理调配新式武器。他将大军分为三部:先锋部队配备轻型火铳和改良连弩,负责远程打击;中军主力装备精钢刀盾和复合盔甲,负责正面冲锋;后军则是装备重型火器的特殊部队,负责在关键时刻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同时,朱雄英也没有忽视军队训练。即使在行军途中,他也坚持让士兵们分批演练新武器的使用技巧,确保每位士兵都能熟练掌握。
\"新武器威力虽大,但若使用不当,反成累赘。\"朱雄英对将领们说,\"我军优势在于火器和连弩,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方能克敌制胜。\"
更令将士们钦佩的是,朱雄英对士兵关怀备至,与将士同甘共苦。行军途中,他经常深入士兵中间,询问他们的状况,解决他们的困难;午餐时,他不要特供,与普通士兵吃同样的饭菜;夜间巡营,他亲自查看士兵的休息情况,确保他们得到充分休息。
这些举动很快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敬重和爱戴。士兵们私下里亲切地称他为\"雄英太孙\",表达着对这位年轻统帅的敬意和爱戴。
徐达原本对这位年轻的太孙有所保留,认为他虽有才学,但缺乏实战经验,恐难担此重任。然而,在相处过程中,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