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霜叶飘零。在这丰收的季节,朱元璋按照惯例在皇宫设家宴,宴请皇室宗亲。宴席上,觥筹交错,气氛融洽。朱元璋看着满堂子孙,龙颜大悦,频频举杯。
朱雄英坐在父亲朱标身旁,恭敬地为长辈们敬酒。他注意到表弟朱允炆今日格外活跃,不断向朱元璋敬酒问安,言谈间颇有心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元璋谈起了近来朝政,特别提到了朱雄英推动的商贸改革:\"雄英主持的商贸改革已有成效,京城繁荣,百姓生活改善,可谓利国利民啊!\"
朱允炆听闻此言,放下酒杯,面露忧色:\"祖父,孙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微微点头:\"但说无妨。\"
朱允炆恭敬地拱手:\"祖父,太孙变法虽有成效,孙儿也甚为钦佩。只是,如此大幅改革,恐怕会动摇国本啊。\"他顿了顿,继续道:\"古人云"以农为本",如今商贾过于活跃,农民弃农从商,长此以往,恐粮食无着啊。\"
此言一出,满座俱惊。众人目光纷纷转向朱雄英,想看他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质疑。朱标眉头微皱,显然没想到宗亲聚会上会出现这种场面。
朱元璋的神情也凝重起来,沉思不语。作为出身贫寒的皇帝,他对农业有着天然的重视,朱允炆的话确实触动了他的心弦。
朱雄英放下筷子,不卑不亢地回应:\"祖父,允炆表弟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孙儿早有预料,特地整理了商贸改革前后的农业数据,请祖父过目。\"
朱元璋接过折子,仔细阅读。折子上详细记录了商贸改革前后各地农业生产情况的对比:粮食产量不降反升;农具因工艺改良而更加高效;水利工程的完善使灌溉面积大幅增加;农产品因商贸发达而价格提升,农民收入普遍增长。
\"商贸改革的初衷,正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朱雄英解释道,\"以商活农,以工助农。农具改良,使耕作更加高效;水利工程,使灌溉更加便利;商品流通,使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和价格。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农业生产更加繁荣。\"
他语气诚恳,逻辑清晰:\"祖父常教导我们"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