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并不气馁,他带领工匠们反复试验,不断调整炉窑结构和冶炼工艺。他注意到,古籍中提到过多次锻打能改善铁的质地,于是尝试在冶炼过程中增加折叠锻打的次数。
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一次次的失败与尝试,朱雄英和工匠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冶炼出了一种质地更为坚韧、不易断裂生锈的钢铁。
兴奋的朱雄英立即用这种新钢打造了一批农具和武器,进行实地测试。使用新钢制作的犁铧,开垦荒地时锋利如初,且不易卷刃;而新钢打造的刀剑,锋利度和坚韧性都远超普通兵器。
朱元璋听闻此事,亲自来到冶铁作坊视察。当他亲眼见证一把新钢打造的刀轻易切断普通铁器,而刀刃依然完好时,龙颜大悦。
\"好啊!雄英,你这次又立大功了!\"朱元璋连声赞叹,\"我大明若能大量装备这种新式兵器,军力必将大增!农具若用此钢打造,耕种效率岂不更高?\"
朱雄英趁机提出了更多建议:\"祖父,孙儿建议将这套新冶铁技术编写成《冶铁新法》,推广至全国各地的冶铁作坊。同时,设立工匠分级制度,鼓励技术创新和传承,确保我朝冶金技术不断精进。\"
朱元璋深以为然,立即下令工部配合朱雄英将新技术推广至全国。很快,《冶铁新法》被编纂完成,发往各地冶铁作坊。全国冶铁质量明显提升,军中兵器和民间农具的品质大为改善。
然而,朱雄英的创新步伐并未就此停止。在阅读古籍时,他注意到瓷器作为我国的特有工艺,不仅实用,更是重要的贸易品和文化象征。大明瓷器虽已有相当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
\"祖父,孩儿想前往景德镇考察瓷器制作工艺,看能否有所改进。\"朱雄英向朱元璋请示道。
朱元璋笑着说:\"你小小年纪,却对这么多领域都有兴趣和见解,真是朕的好孙儿啊!去吧,朕期待你的好消息。\"
于是,朱雄英带着一队侍卫和助手,启程前往江西景德镇。景德镇作为大明瓷器的主要产地,汇聚了大量技艺精湛的瓷匠。朱雄英到达后,立即深入窑场,与工匠们交流,了解制瓷工艺的各个环节。
他发现,传统窑炉在烧制过程中温度不均,导致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