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胜利不仅证明了李善长的军事才能,也让朱元璋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朱元璋在获得巢湖水师之后,李善长极力赞成他渡江作战。
当朱元璋攻克采石后,他果断地率军直接奔赴太平。
在出发前,李善长事先写好了一份榜文,严禁士兵们违反军纪。
当太平城被成功攻下后,李善长立刻将这份榜文张贴在城市的各个交通要道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由于榜文的威慑力,军中的秩序井然,士兵们都严格遵守军纪,没有丝毫的侵犯行为。
朱元璋被封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
不久之后,李善长随军一同攻克了集庆路。
在即将攻取镇江的时候,朱元璋担心诸将无法有效地约束他们的部下,于是他故意装作发怒,要惩罚这些将领。然而,经过李善长的极力劝解和营救,这件事情最终得到了解决。
镇江被攻下之后,当地的百姓甚至都没有察觉到有军队到来,这充分显示了李善长在管理军队方面的卓越才能。
朱元璋后来被任命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而李善长则被任命为参议。
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人都担任幕僚,但有关军机进退、赏罚章程等重要事务,大多是由李善长来决定的。
后来,朱元璋将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并任命李善长兼任府司马,同时晋升他为行省参知政事。
可以说,大明能有今日,李善长居功甚伟。
至少当今朝廷上再也找不出能够比李善长更合适的人了。
不过,此时的李善长。
哎,不说也罢。
朱标不清楚的是,他们在太子东宫发生的事情。
一切全部在锦衣卫的监督下。
乾清宫。
朱元璋正在批奏折。
自从胡惟庸死后,大明暂时还没有设立宰相。
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是老朱已经不打算再设置宰相这一职位了。
他一个人就能干完的事情,为什么要把权力交给外人。
自从经历过胡惟庸的事情后,他是很难再相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