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他妈的是同一个人写的?

    只要眼睛不瞎,都知道张申那份契约上的名字,不是出自刘三之手。

    莫非刘三是隐藏的大佬,会模仿各种笔迹?

    张申杵在那里不动。

    “捡起来!”

    张申不动,只是说道:“不如去县衙?”

    “刚才不是说以和为贵吗?哦,在以和为贵之前,动手拖着刘三。”李彦说道,“当对方比你弱小的时候,可以使用武力野蛮地解决问题,当对方和你是同一个层级的时候,以和为贵。当对方比你强的时候,就想着去报官了,我没说错吧?”

    张申脸上挤出笑容:“我们都是大夏的子民,要按照大夏的律法办事。”

    “说得好。”

    李彦让刘文静把契约收起来。

    “走,我们去休宁县的县衙。”

    张申一听,立刻来精神了。

    此人还是太年轻啊!你又不是本地人,衙门是我张家开的,你居然还同意跟我去县衙!

    哈哈哈,太笨了!

    “真要去县衙?”刘文静凑过来小声道,“咱不是去姑苏吗?那里的事情很重

    要,这件事,我让人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件事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姑苏的事情。”

    很多政策出台,在执行的过程中,其实都会出现问题。

    例如眼前这件事,就极具典型。

    据李彦了解的历史上这种事也屡见不鲜。

    例如《隋书·食货志》里记载过一个故事,隋炀帝别出心裁,打算向西域使臣彰显天朝商品的华美,于是下令收集色彩好看的羽毛。

    皇帝的命令是出了京师,但在各级官员那里就戛然而止。

    各级官员开始收购民间的野鸡、鸟儿,在限定时间还剩一个月的时候,官僚们向民间公布了征收羽毛的命令。

    于是百姓被迫去抓,但已经快没了。

    官僚这个时候,就高价向民间出售,百姓只能乖乖掏钱。

    这是官僚利用信息差来赚钱。

    眼下这张家与刘三的例子其实也是一样,江宁新政的消息已经发布了一段时间,但却被故意拦截在官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