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火药的继续投入,需要大量的硝石。

    这些都需要调度。

    “是,陛下考虑的总是周全,臣自愧不如。”

    “苏常的新税政草拟了吗?”

    公孙赞取出奏疏呈递上去,道:“已经草拟完,不过在草拟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这件事不知谁走漏了风声,传出去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官员强烈反对。”

    “他们当然要反对,因为他们有很多田。”

    李彦笑起来了,他觉得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

    现在是多事之秋,苏常叛乱,魏国今年是否有南下的打算,暂且不明。

    现在又要推出了这么个新政。

    再就是秦、宋、徐三州都被打废了一半,需要大量的物资增援。

    总之,有堆积成山岳一样的事情在等着李彦来处理。

    “反对的意见非常大,人非常多。”

    “不必担心,要习惯,因为接下来一系列的新政,他们不但会反对,还会跳脚。”

    其实综合来看,李彦现在最需要的是两样东西:

    一是钱,有钱来填补抚恤金和安抚边境。

    二就是一支可以信任,能够快速去推动他的一系列政策的团队。

    像公孙赞、公孙弘、赵禹、刘文静、曹谦德等人,各司其职,可远远还不够。

    想要把一个满身创伤的国家拉起来,去对抗一个体量是自己好几倍的大帝国,还要与隔壁一个老牌帝国博弈,没有一个庞大的、志同道合的团队是肯定不行的。

    但利益既得者又过于庞大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稳定住外敌的情况下对内大动干戈。

    “陛下,右相人选一直未能确定,现在这份新政令,没有宰相的签名和盖章,不能生效。”

    以前曹谦德是右相,现在曹谦德变成了左相,右相空了出来。

    右相就是中书令,左相是门下侍郎。

    一个负责主政,一个负责审批和驳斥。

    “朕已经拟好敕令,任命你暂代右相。”

    公孙赞连忙苦笑道:“陛下恕罪,臣没有能力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