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邻居见有热闹可看,也都凑了过来,好奇道:“什么纠纷,还得找小神童来评理。”

    结果一问,好嘛,原来是算账算不明白。

    而且还是两桩账面纠纷。

    张婶子去年向李婶子家借了三斗小麦,去年小麦价格为每斗20文。

    今年小麦价格涨了,涨到每斗30文,和每斗30文的大米价格相当。

    刚好李婶子家最近缺米,于是想让张婶子还自家三斗大米。

    张婶子自然不乐意,觉得自己亏了。

    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想占便宜,吵得不可开交。

    至于孙老叔这边,则简单些:他是一家店铺的东家,但是铺子倒闭了,如今只剩下900文的活钱。

    三个被拖欠薪资的伙计来要账。

    一个伙计做工30天,一个伙计做工40天,一个伙计做工50天。

    当然原本并非是整数天数。

    据几位伙计说,这是他们见东家实在不容易,把零碎的工日给抹掉了。

    就这么两个‘案件’一出,巷子里邻居们顿时吵作一团。

    “哎呦,这一看就是张婶子亏了嘛!”

    “可是李婶子要三斗大米,难道不是很合理?价格是一样的。”

    “不然让张婶子还三斗小麦,不就行了。”

    “这仨伙计的账,我是真算不明白,得去找个账房先生呀!”

    “孙老叔铺子都倒闭了,哪里有钱找账房先生哟。”

    问题是。

    李婶子在气头上,气呼呼道:“我就要三斗大米。”

    张婶子也气的不行:“那你就是占便宜!”

    赵老叔一摊手:“反正我这里就900文,你们仨自己商量着分吧。”

    三个伙计面面相觑,他们就是分不明白啊!

    最后,几位苦主都期盼看向崔岘。

    众多争吵的邻居,也都看向崔岘。

    崔岘听完这两个案件,顿时就笑了。

    这不就是最基本的,《九章算术》里粟米章平账,和衰分章摆平嘛。

    只要学过现代数学,便很容易解答。

    可对于古人来说,确实会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