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帝瞪大眼睛,再仔细看着,数字还是那么多,他激动的问:“亩产一千一百七十五斤,是以前产量的四倍,你们没有算错。”
他知道郑思思有稻种,也在种双季水稻,但他没想到产量会这么高,想想以前最好的良田亩产也就在四百斤左右,最次的田亩产在二百八十斤,翻四倍确实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夏司丞拱手:“回皇上,数字是经过多次确认的,而且用安平县主的种植方法,我们自己的稻种收成也在六百二十多斤,与往年的产量比也翻了一倍。”
永顺帝目光深邃地看着他,问道:“你是说这跟种植方法有关系?”
夏司丞恭敬地回答道:“没错,皇上。据臣所知,安平县主所采用的种植方法与传统有所不同。她将植株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让稻田中的空气更好地流通,有利于稻苗的生长和发育。此外,这种种植方式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永顺帝又问:“你将种植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夏司丞拱手回道:“是的,皇上,臣将水稻种植从泡种发芽开始,中间的每次施肥,和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变化都记录在册了。”
永顺帝点点头,沉思了一会说:“朕听说有很多大臣府里的管事都去庄子上学了种植方法。”
夏司丞摸不着头脑,还是如实回答:“是的,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庄子上学习,什么阶段做什么工作,他们的种植比庄子上要晚四五天,现在应该也收割了,因为县主说第二季要在立秋前完成插秧。”
永顺帝了解了情况,对夏司丞说:“夏爱卿,你还是回庄子,继续监察和记录第二季水稻的生长,明年你去做水稻的宣传推广员。这个记录本我先阅览,等其他地方的粮食产量报上来对比后朕再论功行赏。”
两人行礼告退:“谢主隆恩!”
徬晚时,盛臻进宫,给皇上送了两袋子稻谷。
永顺帝很纳闷,他问道:“臻儿,你为何送父皇两袋稻谷。”
盛臻说:“父皇,这是思思庄子上送来的粮食,她让儿臣送给父皇尝尝鲜,他说这个米煮的饭很香。”
永顺帝很欣慰,又在感叹思思贴心孝顺,他问道:“思思没将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