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个红薯真的能亩产三千多斤。看三皇子一直跟着安平县主忙活,皇上又能说出这番话,一群人顿悟,都双眼放光的看着郑思思。

    郑国公爷两父子也站出来,国公爷昂着头说:“我府里也种了一块地的红薯,也不知道能收多少斤,唉,好期待啊!”

    李尚书和钟尚书也附和:“对啊!我们也很期待。”今天何太傅没来,不然他也会翘着尾巴炫耀一下。

    众人一听这里面有情况啊,有人就凑过去问:“郑老国公爷,能否给下官透露一下你的红薯苗是哪里来的。”

    郑老国公与有荣焉的说:“当然是老朽的外孙女送来的了。”

    “父亲,我们去看皇上插红薯苗吧。”郑三将军适时的提醒道。

    大家转移阵地,都站在地旁看郑思思示范如何插红薯苗。

    “像这样,将红薯苗粗壮的一头插在地里,统一朝一个方向,将泥土压实,但不要太紧了,太紧不容易长根须,间隔距离要把握好,太密太散产量都会有影响。”郑思思解说着。

    永顺帝,三皇子在地边学着插芊,花匠们在地中间忙活。郑思思说:“对,就按这个距离,还要压实点,不然下雨会将泥土冲开,需要重新插,耽误它们的生长。”

    看着永顺帝和三皇子,花匠们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郑思思在检查和指导。有几个心思活络的大臣也上前拿着红薯苗,根据郑思思说的要求插起来,也有模有样的。

    等将地插了一圈,永顺帝特别有成就感,他拍拍手上的泥,看着自己的成果,高兴的哈哈大笑。

    等预留的地全部插完,带来的红薯苗还剩下二十来棵,永顺帝说:“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浪费了,再挖块地出来插红薯苗。”

    于是他手一挥,又开辟了一个角落出来插红薯苗,让几个想讨点好处的大臣们欲言又止,只能傻傻的望着。

    太监们抬了几桶水过来给皇上和大臣们净手,有两个大臣凑到郑思思身边,先是呵呵呵的寒暄了一阵才问道:“安平县主,这个红薯苗您还有吗?”

    郑思思擦干净手,看了一圈才说道:“第一批的已经没有了,我全部剪了送去庄子上了,第二批还有些,但需要等个五六天才能插芊。”

    听说